福建省福州市第五代新能源城市地标性综合建筑设计
The landmark comprehens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fifth-generation new energy city in Fuzhou, Fujian Province

主创设计:吴子昭

指导老师:陈超  陈超

作品编号:ILIA-S-2021960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194
热度:501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福建省福州市第五代新能源城市地标性综合建筑设计

院校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陈超  陈超

主创姓名:吴子昭

设计时间:2021-06-12

项目地点:福建

项目规模:10000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第五代新能源城市地标性综合建筑设计展版1

    世界建筑历史上共经历了四代变革,从一代建筑更新到三代建筑发展,解决的是人的生活住房问题,侧重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居住方向;分别为茅草房,砖瓦房,电梯房;目前流行的第四代住宅式立体生态园林建筑是依据生态学的概念,解决住宅与园林、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关系;目的是减少碳产量排放,但存有一定局限性。
    根据现有社会环境和国内形势,第五代建筑将结合气候生态环境、新能源科学技术、智能数字化、新生活方式等理念构筑建设体系;弥补自然能源利用方向的短板,意向新能源建筑方向建设发展,并与可再生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背景下,解决能源浪费等问题;新能源建筑无疑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项目选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滨江金融街,该地块是处于城市中较为繁华的商业地块;设计项目占面积为10万m²,核心筒面积为1500m²,本次设计主要为通过海西新地标的塑造,来打造契合城市特征的地标名片。

设计说明

基于城市建设发展下面临气候恶化,环境污染;土地用地紧张,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的人居环境恶化的社会问题为导火点出发。设计新能源建筑主要目的为了迎合可持续发展、科技赋能的政策;缓解当地能源消耗过大,资源浪费等问题。来降低城市化中日益加剧的热岛温室效应现象。
    根据福州城市的地域景观特色以及当地船政文化特点进行提炼,融合以双塔、山川、流水、土楼和航母作为符号元素,抓住 “三山两塔,一水长流”的城市地域特征;并以双子相生的造型特征,寓意同台湾同胞,隔海相望,惺惺相惜,象征新能源这一明日之星,将推动建筑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东南部滨海新城崛起的一个崭新的标志性建筑。
    裙房以阶梯状组团形式错落递进分布,中庭作为商业空间呈“楼中楼”形态划分,光线可投射中庭内部,类似著名的“土楼”建筑。打破了景观和建筑的划分界限。让内与外产生一定交流性。通过中轴围合对称的塑造手法,产生多层次纵深感的空间立体透视渐变,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为游客带来丰富感官体验与艺术效果。裙房上端设立开放式活动平台,游客可在高空领略江岸风光,将金融街繁华美景尽收眼底。在这个建筑上感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魅力所在。

第五代新能源城市地标性综合建筑设计展版2

    设计手法上我根据福州城市的地域景观特色以及当地船政文化特点进行提炼,融合以双塔、山川、流水、土楼和航母作为符号元素,抓住 “三山两塔,一水长流”的城市地域特征。三山"分别为乌山,于山,屏山",一水为闽江水,并以双子相生的造型特征,寓意同台湾同胞,隔海相望,惺惺相惜,象征新能源这一明日之星,将推动建筑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东南部滨海新城崛起的一个崭新的标志性建筑。

第五代新能源城市地标性综合建筑设计展版3

    交通规划上划分机动车、人行道,采用景观绿化带隔绝有害气体。在街道规划上我们可考虑使用新能源公共设施,例如在路灯上加装光伏太阳板与内嵌式风涡轮;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将公共场所的市政设施也合理利用起来。
    植物配置上采用榕树、棕榈、柑桔、茉莉等具有城市代表性这样的乔木和植物。通过孤植、列植、混植等形式,因地制宜搭配植物。
    裙房以阶梯状组团形式错落递进分布,中庭作为商业空间呈“楼中楼”形态划分,光线可投射中庭内部,类似著名的“土楼”建筑。打破了景观和建筑的划分界限。让内与外产生一定交流性。通过中轴围合对称的塑造手法,产生多层次纵深感的空间立体透视渐变,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为游客带来丰富感官体验与艺术效果。裙房上端设立开放式活动平台,游客可在高空领略江岸风光,将金融街繁华美景尽收眼底。在这个建筑上感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魅力所在。

第五代新能源城市地标性综合建筑设计展版4

    核心筒部分除了在顶端加装必要的避雷针和阻尼器装置,在遭遇地震、台风及自然灾害时,对建筑起到减震、防止台风破坏力的结构保护作用,并在风流量密集的高层建筑风洞中嵌入涡轮式风力发电机,产生形成一定量的电能供日常使用,收集至储能设备中。同时划分为商业、办公、居住空间,房间与中央核心筒紧密相接注重其功能与实用性的结合。
    为了降低能耗,建筑外墙通过光伏板覆盖,吸收并利用太阳光线自然能量;实现智慧发电的目的,为员工提供每日的办公用电消耗;采用LED灯及其他能源管制。为中庭天窗设计让阳光穿透至建筑的商业街道,加设太阳板,每年可省约万度电力能源;建筑高层部分设置了若干风力发电设备,用于风力发电,雨水回收系统可过滤并净化雨水并储约。将太阳能、风能;光电幕墙、风涡轮发电、管道新风动力系统设备等新能源创新技术融合起来,实践大厦“近零耗能”的环保理念

设计感悟

受城市建设发展下面临气候恶化,环境污染,土地用地紧张,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的人居环境恶化的社会问题为导火点出发。致力提高建筑的创新性、节能性和可利用性;迎合可持续发展、科技赋能的政策。挖掘能源技术对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弥补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向的短板,解决能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建筑产业未来转型升级发展。

设计亮点

建筑的外形设计上,我采用多个裙房与核心筒相连接结合的这样一个组合形式,使用密集且有动态感的折线和曲线条为装饰元素。裙房以阶梯状组团形式错落递进分布,中庭作为商业空间呈“楼中楼”形态划分,光线可投射中庭内部。打破了景观和室内的划分界限。让内与外产生一定交流性。通过中轴围合对称的塑造手法,产生多层次纵深感的空间立体透视渐变,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为游客带来丰富感官体验与艺术效果。裙房上端设立开放式活动平台,游客可在高空领略江岸风光,将金融街繁华美景尽收眼底。在这个建筑上感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魅力所在。

专家评语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基于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等系列问题,围绕对未来生态环境对思考和环保的关注,综合性设计构思完整、精确,设计过程扎实,详尽。建议改善设计排版,进一步突出设计重点。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