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河、艺新河》--将小堰河生态重构
Reshaping the ecology of Xiaoyan River under the concept of "art and management method"

主创设计:闫博文  闫博文

设计成员:王瑛琦、韩夙姣 、解佳丽

指导老师:韦宇欣

作品编号:ILIA-S-2021959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27
热度:322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忆旧河、艺新河》--将小堰河生态重构

院校名称: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指导老师:韦宇欣

主创姓名:闫博文  闫博文

成员姓名:王瑛琦、韩夙姣 、解佳丽

设计时间:2021-04-12

项目地点:湖北省十堰市小堰河段

项目规模:175536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修复片段规划总平面图

作为封面,此图详细介绍了本次设计的规划布局与平面概况,我们取址于生态优美的湖北省十堰地区,饱含无数美丽风景的地域背景下却在时代化进程中抱受破坏,我们综合考究了十堰地区小堰河段的周边环境、地理概况以及破坏现状(如上图)一条新河、一条旧河,是我们的核心治理方案,留存当代原生村民记忆的同时给予合理且巧妙的修复方案,一条河继续淌过、一条河供以游乐休憩,让自然与人为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同时,紧扣“城乡共融、共兴、共享“的主线力求增进原生村民福祉同时给予城市人流交互自然的更大可能...

设计说明

利用现有河道及构筑物形成统一且连贯的自然生态长廊,这样的连通计划为武汉小堰区创造了一个由自然空间和各类步道构成的网络,并利用其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促进了河岸地带的复兴,同时建立了与周围村落的联系。该计划适应了多样的城市尺度,将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自然闲置场地重新整理与组合,使村民与游客可以体验场地的优美全景,所规划的设施都充分结合自然环境并带给使用人群探索的乐趣。同时,海绵城市措施的运用也促进了当地的生态管理、改善了水质并为实现均等的可达性移除了障碍,植物探索园配合有大量土方工程,一方面方便了场地使用人群进入场地中游玩,一方面帮助园区续存大量的水。该景观将作为临时的雨洪滞留池及其他技术帮助控住湖水流量,并缓解偶发的极端天气可能引起的洪水灾害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这样的策略会在未来也可以实现河岸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人的角度考量,也为原本孤立的居住空间重新提供了进入公园的路径。被自然废弃的场地和建筑废料占据的特殊场地最终被转变为一个具有高度连通性和适应性的充满活力的自然复兴区域,病具有充分的可恢复性,可探索性及包容性。

修复片段概念生成详图

气候、现状、周边环境等是本团队在设计初期主体考察的角度、针对破坏密集度点位分析以及破坏程度分析等我们制定了完整的修复策略,旨在形成“以回归生态的维度出发、将修复片段综合并且延续同时给予原住居民就业机会”这一闭环线路,经济增长趋势萌生、生态恢复指日可待,这就是本次设计的主要追求与目标!

修复片段方案展示详图

此图重在表现修复方案,有趣的是修复作为核心部分,我们不仅存在于修复表面,将人工与自然精妙的融合的同时强调应季性、适景性的手法运用,活化景观模块也是此概念下的一个设计亮点!随着气温、雨季等变化,河流枯水、雨水期随之受到影响,应季性的活水广场、退水平台等不仅与生态景观的修复过程相互呼应同时也与自然规律产生强烈共鸣即尊重自然!

修复片段整体鸟瞰详图

其实本张图片想要将场域交通、河流、游览路线、自然保护等不同区域做出清晰的划分,而对于修复完成后的大体概貌也做出相应诠释,而右侧则旨在表达一些设计实景图,我们可以试图感受修复化景观下回归自然的真实体验!

设计感悟

与常规项目不同,除了通过设计改善区域现有生态系统,解决自然问题以外。也致力于以人为本,构建具有互动性的各类场地。通过这样精细的场地介入,试图建立公众逃离快节奏数字化生活的自然游乐园,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设计亮点

1.合适的种植策略,给各种各样的生物提供营养丰富的栖息之地。
2.以现有水文、植被条件,地域范围及日照条件分析为基础,进行合理规划以展现场地自然特征。
3.可恢复性绿地景观的设计服务于周边村落,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4.各类廊道及园路,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本地植物群落及生物,满足适用人群各类型活动需求,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了学习,集散及游乐的空间。
5.利用“Y”型堤坝,在不影响沿岸沉积物运输的前提下减缓侵蚀,并提供新的水生栖息地。

专家评语

设计从生态和人的视角,构建具有互动性的场地。通过场地介入,试图建立公众逃离快节奏数字化生活的自然游乐园,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设计立意较为新颖,图面表现力较强。

1.设计尊重地域风貌并体现乡土精神,留存当代原生村民记忆的同时给予合理且巧妙的修复方案,紧扣“城乡共融、共兴、共享“的主线. 2.设计构思和表达清晰,逻辑关系明晰,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