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于野—引入生产性景观的智慧型市民公园设计
The Park In The Wild—Intelligent Civic Park With Productive Landscape

主创设计:刘宇丰 张子烁

指导老师:郑志颖

作品编号:ILIA-S-2021920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6
热度:494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园于野—引入生产性景观的智慧型市民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郑志颖

主创姓名:刘宇丰 张子烁

设计时间:2021-05-01

项目地点: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

项目规模:13.4ha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设计文本1

内容包括:
1.区位分析
2.历史文脉分析
3.周边可利用资源分析
4.总平面图

设计说明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位于北大荒文化发源地三江平原,文化内涵深厚,为全球三大黑土地之一,是最肥沃,最适宜耕地的土壤。项目位于友谊县城内,周边以居住区为主,场地内现有版画艺术馆一栋,保留树木若干及大片待拆除民房。作为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经济活力和城市活力衰减等问题。本着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地方精神,适合公众参与、适应社会制度、顺应自然规律、引领市民健康生活的原则,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维护生态健康、传承本土文化的设计愿景,采用“三环路健康园路系统”、“智慧景观引领健康生活”、“生产性景观及生态设计维护生态健康”、“设置自由集市促进地摊经济发展”等策略,创建激活城镇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生活,增加城镇活力,带动市民相互交流,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城镇发展,为各类人群提供合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引领健康生活,维护城镇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可创造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复合的智慧型市民综合公园。

设计文本2

内容包括:
1.人群分析
2.设计策略与方法框架
3.设计分析
4.分析根据不同场地可以开展的市民活动
5.“三环路健康园路系统”生成过程
6.主入口、树下休憩空间、绿坪雪浪的效果图

设计文本3

内容包括:
1.将街道空间和建筑与场地结合设置自由集市促进地摊经济发展
2.利用AR、VR技术结合手机终端等方式设置智慧型交互设备引领健康生活
3.通过引入生产性景观创造经济效益
4.利用生产性景观、地形设计、排水技术等设置雨洪管理系统,解决场地内部排水问题,同时使水产生收集——过滤——生产的循环
5.鱼、稻、鸟、小型哺乳动物共生系统示意图

设计文本4

内容包括:
1.北大荒文化体验区生成示意图:设计线性空间将各个文化分支串联
2.不同场地因时令、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功能变化
3.树下休憩空间、花田灯海、露天剧场、“桦魂”镜像白桦林、林间跑道、AI环球骑行区、儿童游乐空间、次入口景观、观景塔最高点的效果图

设计感悟

本设计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地方精神,尝试在城市公园融入地方的生产性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我国制度与政策,结合人行道设计促进地摊经济发展,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市民的参与,建立适合公众参与、适应社会制度、顺应自然规律、促进历史文化发展、市民健康和生态健康共同发展的城市开放空间。

设计亮点

1.在城市公园中设置生产性景观,展示地方特色农业文化及成果,创造经济效益。
2.模拟当地自然植物配置方式,吸引野生动物。
3.模拟当地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林地生态系统,在公园内形成鱼、稻、鸟、小型哺乳动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4.根据场地现状地形,制定雨洪管理系统,并利用稻田景观进行雨水蓄积利用。
5.结合相关政策、街道空间和建筑,设置流动集市,促进地摊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场地人气。
6.将游园、跑步、林间散步三种功能独立后在进行组合,形成三种功能互不影响又相互联系的“三环路健康园路系统”。
7.结合现AI、AR、VR等技术,设置智慧交互运动设施,促进市民使用。
8.充分考虑利用景观随季节、时间产生的动态变化,使场地功能更加丰富,提升场地使用效率。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