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而设计——水秀北苑改造
Design for Health —— Transformation of the Sh

设计成员:李绮雯 潘馨兰

作品编号:ILIA-S-2014180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0
热度:103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为健康而设计——水秀北苑改造

成员姓名:李绮雯 潘馨兰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图片属性:1
图片描述:基地概况

设计说明

本设计通过对组团空间的营造,以五感为切入点,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健康的休闲交流公共空间。
1、该基地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水秀新村东北角的一块社区绿地,服务对象大多数为老年人,但设施陈旧单一,居民满意度低,现对其进行改造。
2、平面上以流线型为主,空间开合自然流畅。东、西、北各有一个出入口,方便路人穿行和通向公厕。
3、以中间的集众广场区为中心,周围分别为聊天交流区、棋牌会友区和听水沉思区,通过道路将它们分隔开。集众广场区是整个绿地的中心,在这里,老年人能够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聊天交流区通过塑造凹形空间,让人们能够面对面交流;听水沉思区运用了一体化的座墙,竹籁和泉水之声交相辉映,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氛围;棋牌会友区中的矮墙分隔了空间,形式上绵延起伏,富有动感,材质上采用粗糙毛石,带给人触觉上的体验。
4、植被: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几棵大树,增添了花草和灌木,增添了植被的层次和色彩。
   标志物:广场上新建的红色构筑物,颜色醒目,既能遮阴又是场地中的标志。
   雨水回收系统:雨水通过石质铺砖间的缝隙汇聚到地下的收集装置中,既用来灌溉植物,又为广场上的旱喷提供水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水循环系统。这为不同季节的观景提供条件,使雨天也有景可观。

图片属性:10
图片描述:分区设计

图片属性:9
图片描述:分区设计

图片属性:8
图片描述:雨水收集

图片属性:7
图片描述:降雨量分析

图片属性:6
图片描述:设计分析

图片属性:5
图片描述:总平面图

图片属性:4
图片描述:主题提炼

图片属性:3
图片描述:设计策略

图片属性:2
图片描述:前期分析

图片属性:11
图片描述:分区设计

图片属性:12
图片描述:分区设计

图片属性:13
图片描述:鸟瞰图

设计感悟

从前期调研到方案构思,再到后期的设计表现,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尽心尽力,同时指导老师的鼓励也给我们了很大动力,整个过程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该方案的设计,我们了解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听觉视力和记忆力也逐渐下降,缺乏信赖感和安全感,不喜欢孤单,渴望与人交流。我们想能否运用多感官的设计为该地区的老年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休闲交流公共空间呢?于是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列举了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各种表现和体验方式,同时借鉴了一些国外康复花园的做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社区以老年人为主,他们的儿女多在外工作,孤独的他们在这里与同龄人们聊天下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场所。其实这仅仅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做好社区养老。
所以,作为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社会的温暖。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