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嵊州市曹娥江综合治理工程(屠家埠——下市头段)
设计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嵊州市水利局
项目经理:孙堃
主创姓名:孙堃
成员姓名:孙堃、高祝敏、卢婧、梁杰、黄睿、王华兵、黄瑛君、欧阳丽、葛悦、李帆
设计时间:2010年
建成时间:2015年
项目地点:浙江省嵊州市
关键词:滩地修复利用、绿道引领健康生活、文化再现“唐诗之路”
项目状态:设计类
项目类别:工程实例-生态修复类-河流治理
项目背景
嵊州曹娥江综合治理工程(屠家埠--下市头段)根据《嵊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及全省“五水共治”和绿道建设推进的要求开展的。在浙江省“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开展后,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基础。曹娥江(诗画剡溪)屠家埠——下市头段为条件最成熟的项目先期全面启动。
剡溪两岸为连绵的山体,清风水利枢纽的建设,为剡溪提供了相对较稳定的水位,同时作为“唐诗之路”主线,剡溪周边有较为丰富的旅游及植被资源,为本次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河道两侧防洪标准上禹溪至清风段新建104国道道路高程在50年防洪标准以上,沿岸护坡较陡,东侧上三高速道路高程在20m以上,达到50年以上防洪标准。
剡溪两侧由于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导致周边部分山体被破坏,高速公路及国道的高边坡和直立高挡墙直接影响整体环境效果。滩地由于缺乏系统管理,滨水生态系统较为单一,滩地上以沙场、农田、荒地、苗场等为主,但显得较为杂乱。河滩岸线虽然都以自然是为主,但常年的江水冲刷,水土流失现象也较为明显。作为嵊州的母亲河,又是唐诗之路的主线,滨水区域的利用率十分低,并未起到彰显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的功能。
设计说明
“诗画剡溪”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以“设计源自山水、人文融入生活、景观引领健康”的理念为设计基础,营造人性化的空间,构建古今交融的景观,形成盛极一时的唐诗之路。“诗画剡溪”顺应“五水共治”时代要求,在保障水利固堤、滞洪等防洪防汛功能的同时,寻梦山水,砥砺前行,在曹娥江畔完成浙江省第一个采用EPC工程建设模式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再现古人的剡溪景色。
整个设计内容包括:曹娥江(屠家埠—下市头段)18.7km江道范围内约131.85公顷的沿线绿道工程、生态护岸工程、生态缓冲带生态修复及绿化提升工程等内容,形成 “一环绿道”、“多滩地”的工程布局,其中绿道全长31338米,以新建绿道、架空绿道、借道绿道三种形式成为环溪交通环。本工程主要是在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及提升,做好保护水生态系统为前提,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防治水污染,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对水中生物进行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物群落结构,另外工程主要还对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坏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遏制退化趋势,使其转向良性循环,保护和修复同时进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设计感悟
项目借着浙江“五水共治”和滨水绿道建设的东风,优化嵊州滨水生态布局、提升水环境、彰显水文化。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障剡溪水质,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人们营造健康生态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嵊州环境、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丰厚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的影响力。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总面积:1944894m2
绿道提升改造:270651m2
绿化提升面积:1609236m2
驿站及停车场:4522m2
平台铺装:30597m2
栈道面积:8356m2
步行道:21532m2
主要技术创新点
沿江以绿道体系及自然资源为依托打造 “水埠樟香”、“溪行花海”、“清风诗韵”、“漫花滩地”四大精品节点。采用依托、挖掘、利用、再造、修复等手法左岸以文化为主线,右岸以生态为脉络沿江曹娥江畔。
依托:“水埠樟香”滨水村落,依托屠家埠古村落建设水埠头、休憩点等微型景观,营造人水相融的原始农耕文化意境。
挖掘:“清风诗韵”营造亭台楼阁、石桥池塘等景观,风格与清风庙融为一体,让游人了解清风娘娘的典故,感受那份民族气节。
利用:“漫花滩地”充分利用大片河滩地,植入以野生植物为主题的科普元素,形成具有乡野风味的湿地公园。
再造:通过嶀浦优美自然环境,结合谢灵运故居、石床垂钓、等遗迹展示,使“嶀浦望潭”成为剡溪佳境。
修复:区域内采用郊野自然式搭配手法和生态修复手段,体现“花、果、林、竹、芦、草、荷、茶”的多种植物生境,形成“溪行花海”中穿行的别样氛围。
新材料应用
工程中应用透水沥青及透水混凝土在当时均为新材料及新工艺。场地大部分在山体及滩地设计的绿道多为架空绿道,材料及结构形式均以轻巧为原则。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