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山水田园”——基于儿童友好的海绵社区景观规划
landscape and pastoral for urban children—— landscape planning of sponge community featuring child-friendly

主创设计:郭婉琪

设计成员:无

指导老师:汤辉

作品编号:ILIA-S-2020814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0
热度:497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儿童的“山水田园”——基于儿童友好的海绵社区景观规划

院校名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汤辉

主创姓名:郭婉琪

成员姓名:

设计时间:2019-10-01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兴社区

项目规模:4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前期分析

对社会背景进行了说明,提出将海绵建设与儿童友好理念耦合,促进城市社区自然环境和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并分析了场地的周边设施分布、街道评价、空间类型,为社区建设新空间体系提供依据。

设计说明

我国城市的发展扩张导致许许多多问题,尤其城中村社区仍缺乏对水的相关景观环境问题的关注。场地的变革和新理念的接收可以从儿童教育入手,从而带动家庭、社区,让可持续雨水理念真正融入到社区生活和儿童观念中。场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社区,耦合儿童友好理念和海绵建设理念对当今社区营造模式进行变革,促进城市社区自然环境和儿童自然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本设计拟打破以往的社区环境模式,构建一套以培养儿童自然观为本的山水田园场地体系:山即指结合雨水收集的艺术装置,作为整个活动场地的标识点;水以街道为主,包括雨水街道、儿童雨水体验路径和儿童滞水活动绿地,串联主要活动场地;田即公园里的份地花园,园即四个自然野趣为主的生态园。依托这个场地体系,本案还设计了相应的在地研学计划,整合场地及周边资源,倡导家校联合,联手从小培养儿童们的自然观,让他们以后有意识成为自然的守护者。

设计平面及概念

本设计打造城中儿童的“山水田园”,利用社区及周边的活动空间,改革社区模式,从儿童推广可持续雨水理念,形成社会生态共同成长,相辅相成,成为有温度的海绵社区。

儿童的“山、水”

山即“落泉山”,将“坐雨观瀑”的山水意象抽象化,融入网格布点的雨水艺术装置,作为自然教育活动主题的标示点。水即“童水街”,包括儿童社区雨水体系,包括雨水绿色街道、儿童雨水体验路径和儿童雨水滞留活动绿地。

儿童的“田、园”

田即将鼓励街坊体验农耕种植作为重要活动,将部分绿地以份地花园、一米菜园等形式,打造“城中田”吸引居民参与建设。将社区内的菜地和公园等空间改造为以野趣游戏、自然观察和科普教育为导向的各种“童乐园”。基于本设计的“山、水、田、园”系统构建儿童自然教育体系,联合学校、家庭共同实行“在地研学”计划,实现更具日常性和可行性的儿童自然教育。

设计感悟

该项目对传统的社区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从当前热门的海绵建设角度,耦合了世界前沿的儿童友好理念,以从小培养儿童这一代的自然观为抓手,通过复合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功能和教育功能,打造有温度的温情社区,实现社区自然环境和儿童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亮点

一、耦合儿童友好理念及海绵社区建设,创新场地空间体系和引入多样儿童活动,从而达成儿童与社区的共同健康生长。
二、打造新的社区建设模式,注重于培养儿童的自然观和发展力,通过一代代的努力从而推动人类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三、基于本设计的“山、水、田、园”系统构建儿童自然教育体系,联合学校、家庭共同实行“在地研学”计划。儿童通过体验、探险和课程接触自然,在家边就可以参与自然体验与认知,实现更具日常性和可行性的儿童自然教育。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