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成长需求的青岛西海岸中央公园儿童岛方案设计
Children’s Island Design in Qingdao West Coast Central Park Based on the Demand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主创设计:贾绿媛

设计成员:无

指导老师:林箐

作品编号:ILIA-S-2020791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0
热度:386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基于儿童成长需求的青岛西海岸中央公园儿童岛方案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林箐

主创姓名:贾绿媛

成员姓名:

项目地点:山东省青岛市

项目规模:15.4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前期分析及方案总平面

设计地块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青岛西海岸中央公园内,为一处占地约15.42公顷的中心岛。考虑场地周边未来居住、教育用地集中分布的特征及中央公园建设儿童岛的设计定位,通过对场地土壤、植被、道路等现状条件及儿童活动行为、游玩心理、嬉戏方式等的分析,从风景园林理论与设计的视角,设计符合儿童成长需求的户外游乐场所。

设计说明

设计地块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青岛西海岸中央公园内,为一处占地约15.42公顷的中心岛。考虑场地周边未来居住、教育用地集中分布的特征及中央公园建设儿童岛的设计定位,通过对场地土壤、植被、道路等现状条件及儿童活动行为、游玩心理、嬉戏方式等的分析,从风景园林理论与设计的视角,设计符合儿童成长需求的户外游乐场所。一方面,结合场地现状与地域特色,划分出山地探险、沙滩游乐、中心草坪等主题活动场地。另一方面,根据儿童年龄差异,划分出0-4岁、5-9岁、10-13岁和14-18岁儿童活动区,各年龄阶段儿童活动场地沿主园路方向展开,年龄越小、活动能力较低的越靠近主出口区域,并依据儿童游玩心理及性别差异,在不同分区中形成“镜影花园”、“流光漫沙”、“火车探险”、“野营与树根乐园”、“移动花园”、“休闲泡泡”、戏水、滑板等特色主题活动场地,通过儿童与水、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互动及儿童在游玩中合作与竞技等过程,增强其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培育其交流、沟通、互助等的人际行为关系,促进儿童在各个成长时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在儿童岛园区及各主题儿童区中配套卫生、餐饮、导览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儿童及看护成人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

总体设计分析及效果鸟瞰

方案以儿童年龄段进行场地划分,分为0-4岁、5-9 岁、10-13 岁和 14-18 岁儿童活动场地,各年龄阶段儿童活动场地沿主园路方向展开,年龄越小、活动能力较低的越靠近主出口区域;结合场地现状,划分出山地探险、沙滩游乐等主题活动场地;场地中部临近水面区设计一中央开阔草坪,作为设计视觉中心;并在景观佳、人流大的位置布置一茶室,满足园内使用者餐饮、休闲等需求。方案整体划分为儿童游戏区与景观游赏区两个主要部分,形成空间的动静对比;根据现状植被与土壤情况,设计山地探险等密林活动区域和沙滩游乐、中心草坪等开阔区域,形成场地疏密对比;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特性,形成大小空间对比。

0-4岁儿童区及5-9岁儿童区

0-4 岁儿童活动能力较弱,且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该区域临近儿童岛主出入口,场地内设有喷泉水域区、流光漫沙区、星云迷航区及镜影花园区四大儿童游乐主题分区及成人看护休憩设施。喷泉水域区下凹场地最大聚水深度为 20cm,内设小型旱喷,喷水最大高度在 20cm 以下,保证了儿童的戏水安全性,且旱喷可呈现出音乐、色彩、高度等特征变化,为儿童提供感知、互动的游乐空间。当下凹场地没有水的时候,小孩子可以在这里爬行、练习走步等活动。流光漫沙区结合抽象三维体验雕塑与沙坑场地,为儿童提供平行行走、直梯攀爬、曲线攀登、小型攀岩、滑行体验等不同活动支撑设施。星云迷航区设有漾梦秋千、跳跳小鹿、摇动木马等互动体验设施。整个场地上方牵拉灯网,白天可以利用自然光的效应将光影投射在场地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提供梦幻的体验空间,灯网下部结合牵拉装置,设计秋千、爬网等,丰富儿童的游乐方式。镜影花园区主体为高 1m 的镜墙迷宫,提供儿童感知、体验、交流、互动的空间。儿童能够通过镜面反射感知自身、周围环境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鼓励儿童探索思考,更好地理解存在的含义。
5-9 岁儿童区结合地形与游乐设施,形成入口星梦活动区,南侧滚筒游乐、回环爬网等设施游戏区及可探访植物奥秘的山丘花园区。5-9 岁儿童具有初步的性别分化特征,儿童可根据自身体能及身高特征选择不同的攀爬、走跳、旋转、摇荡、滑行等游乐设施,同时,场地铺装样式以“寻轨迹”、“跳格子”、“抓泡泡”主题为特征,能够满足儿童多样的玩耍需求。入口设计光影廊架,将彩色玻璃与休息廊架结合,提供休息的同时也为儿童提供藏猫猫、捕捉光影的乐园。此外,区域内设有小火车游玩环线,经过疏林草地、山洞童话王国、野趣密林等丰富的情景空间,为儿童带来场景变化、活动丰富的游乐体验。

10-13岁儿童区及14-18岁儿童区

10-13 岁儿童具有探索挑战与亲近自然的迫切需求,基于该场地现状土质良好、植被生长旺盛等特征,设计林间活动场地。出入口利用人工堆叠假山石,营造“仿佛若有光”的空间场景,吸引儿童进入场地游乐。同时,入口空间的郁闭与内部乐园的开敞形成空间的对比,让人豁然开朗,有世外桃源的游乐体验。林下的活动空间结合植被与场地特征,设计“树根乐园”与“野营乐园”两处主题活动空间。“树根乐园”将树根的形态与生长过程利用人造的手法进行夸张处理,营造一个儿童可以进入、攀登、游戏的场所,并引导儿童感知平日里不曾了解的树根的生长发育特点。“野营乐园”结合地形,提取树木年轮的形态特征,形成多功能的森林剧场,鼓励孩子们自由开展“过家家”、角色扮演等游戏,在游戏中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有助于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能力,并增强儿童户外活动技能。两个主题乐园通过攀爬网、悬索、吊桥等架高林间探索设施串联,利用爬梯、滑梯、攀岩设施等实现上下区域联系,使得儿童可以体验丰富的林间自然玩耍空间。并对林间植被进行种植搭配,形成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吸引儿童注意,同时起到科普作用。场地东南部结合现状水坑,进行儿童水球、水上自行车等水上游乐设计。考虑当地气候环境特征,在冬季可开展滑冰、冰车等冰上游乐项目。
14-18 岁儿童侧重于创意培养与体能的锻炼。临近入口北侧围出半篮运动区域,东南侧为健身活动区域,场地南侧设有 U 型池、直坡台、弧坡台等项目的滑板场地,满足各个阶段的滑板爱好者的需求。在场地东部设计移动花园与休闲泡泡。移动花园主体为宿根花卉种植钵,种植钵、座椅与白色轻纱安置与场地滑轨上,儿童可以通过想象与需求进行移动,形成多样构图景观,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创意灵感。此外,不同色彩、形态的宿根花卉具有一定的园艺疗法,使得游玩其中的儿童得到身心的放松。将挡土墙与地面结合,利用变形等手法形成高低起伏的空间,并将局部挖空,创造出别样的休憩、娱乐、互动体验等“休闲泡泡”区域,激发儿童创造性游戏。泡泡平台南端抬高,儿童可以通过斜坡向上来到上部的斜面座位区,放眼前望,看到对面的移动花园,具有很好的观赏体验。

设计感悟

方案以儿童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以“无形化”、“自然式”为主要特征,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对场所的感知与体验,并考虑不同年龄段与性别的儿童在游乐方式、游玩喜好与成长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地为儿童设计有助于激发创造、培育体能、增进交流等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区域与游乐主题。

设计亮点

1.深入分析儿童的游玩心理与成长需求,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方案设计,以期为儿童提供一处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土。
2.以自然体验式游乐场所为主,为儿童提供认知自然、感悟自然的第一课堂,促进儿童在自然体验中健康成长。
3.关注儿童与场所要素间的互动关系,以自然、抽象的形态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