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广州市港湾广场景观设计
The Flow

设计成员:严雅琦

作品编号:ILIA-S-2013168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设计

0
热度:131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隙-广州市港湾广场景观设计

成员姓名:严雅琦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设计

图片属性:概念演化
图片描述:设计元素提取,

设计说明

历史和自然的隙流是一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两条重要脉络,关于如何保护和延续这两条脉络的思考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
   该城市沿江公园的南侧流淌着珠江水,北侧衔接着城市的生活和商业空间,这里也曾经是万人登陆、林则徐硝烟和老军事机场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其复杂的历史和空间的多元碰撞注定其会是一个历史和自然的隙流相糅合的尝试。基于场地所属位置的特殊性,我们将历史的隙流和自然的隙流交叉缠绕,形成了一个让人或行走感受、或驻足思考的多元空间。在我们的设计中,将该城市沿江公园打造成为珠江水域和城市空间的一个过渡带,同时亦是现代繁华景貌和历史斑驳面容的一条衔接线索。此外,为延续珠江沿岸绿道的打造,作品还精心设计了一条景观变化和行走体验丰富的沿江自行车通道。
   在设计手法上,本作品采用现代感强的折线为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生长的隙和凹凸的折线岸线形成整个景观骨架,以具有节奏感的凹凸变化甚至冲破岸线的折线为堤岸镶边。总体从现代商业甩出的具有力度感的折线通过扼住历史咽喉的入口建筑——大沙头码头票务中心,再向历史遗迹方向逐渐柔化,将历史的记忆和自然的景观顺着公园的道路系统流泻出来。其中串联起静态空间的咖啡吧、隙之林流水座椅、雕塑园、隙之门、下沉舞台及隙之湖畔,以及动态空间的隙之广场、游乐沙池、游船码头和休闲运动场。动静空间通过“隙”,表面化即公园道路的组织,两者轻轻触碰又巧妙地分隔,形成了一个动静皆宜的休闲场所。同时在隙之门处重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藏与现的突变给人惊喜。而隙之广场、游船码头以及下沉舞台均用了丰富的地形变化,为骑车和步行都带来更多的乐趣。而在材料的运用上,更讲究环保和低碳,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节能材料为建设基准,力求达到生态和谐,为城市生活带去绿色。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历史和自然的隙流是一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两条重要脉络,关于如何保护和延续这两条脉络的思考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
   该城市沿江公园的南侧流淌着珠江水,北侧衔接着城市的生活和商业空间,这里也曾经是万人登陆、林则徐硝烟和老军事机场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其复杂的历史和空间的多元碰撞注定其会是一个历史和自然的隙流相糅合的尝试。基于场地所属位置的特殊性,我们将历史的隙流和自然的隙流交叉缠绕,形成了一个让人或行走感受、或驻足思考的多元空间。在我们的设计中,将该城市沿江公园打造成为珠江水域和城市空间的一个过渡带,同时亦是现代繁华景貌和历史斑驳面容的一条衔接线索。此外,为延续珠江沿岸绿道的打造,作品还精心设计了一条景观变化和行走体验丰富的沿江自行车通道。
   在设计手法上,本作品采用现代感强的折线为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生长的隙和凹凸的折线岸线形成整个景观骨架,以具有节奏感的凹凸变化甚至冲破岸线的折线为堤岸镶边。总体从现代商业甩出的具有力度感的折线通过扼住历史咽喉的入口建筑——大沙头码头票务中心,再向历史遗迹方向逐渐柔化,将历史的记忆和自然的景观顺着公园的道路系统流泻出来。其中串联起静态空间的咖啡吧、隙之林流水座椅、雕塑园、隙之门、下沉舞台及隙之湖畔,以及动态空间的隙之广场、游乐沙池、游船码头和休闲运动场。动静空间通过“隙”,表面化即公园道路的组织,两者轻轻触碰又巧妙地分隔,形成了一个动静皆宜的休闲场所。同时在隙之门处重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藏与现的突变给人惊喜。而隙之广场、游船码头以及下沉舞台均用了丰富的地形变化,为骑车和步行都带来更多的乐趣。而在材料的运用上,更讲究环保和低碳,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节能材料为建设基准,力求达到生态和谐,为城市生活带去绿色。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