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树下——基于地景化设计的健康田园景观
Under the Huangge Tree-a healthy rural landscape based on landscape design

主创设计:廖光熠

指导老师:高宁

作品编号:ILIA-S-2020770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1
热度:406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黄葛树下——基于地景化设计的健康田园景观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高宁

主创姓名:廖光熠

设计时间:2020-06-30

项目地点: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

项目规模:总面积约27.51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总平面图&效果图

    微更新的活力模式,通过古镇本体的发展脉络和需求相匹配来吸引更多的人群,挖掘偏岩古镇在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与周边人口的消费习惯,真正为场地注入活力与催化剂。

设计说明

项目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始建于康熙十年(1655年),在清代称“接龙场”,设计主要为古镇风貌保护区约10.17公顷。偏岩古镇背靠伏牛山,面临黑水潭河,传统一字型老街长约400米,其中重点保护建筑4处,河岸有多株高大的黄桷古树。2002年,偏岩评为重庆市首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7年,经批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
   作为幺店子发展而来的商业型偏岩古镇,除了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外,近代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旅游服务,本项目以田园综合体为背景,融入地景化设计理念,突出其在地性与独特性,并加入符号化的设计语言,针对文化、自然、社会、经济四大板块的问题分别提出延续、构建、融合、创新不同策略指导,打造出两轴三心六区的景观结构,考虑场所内的不同人群组织多样的需求,将每个主题区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通过健康的田园景观来活化古镇空间,赋予老旧空间新活力,为探索未来巴渝场镇发展提出另一种可能性,最终实现健康人文景观体系,即居住健康、文化健康、规划健康、环境健康、社群健康。

前期分析&人群分析

  
    目前重庆市共有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遍布全市19个区县,古成渝驿道上的重镇走马镇历史悠久,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民间故事、茶艺美食,地道川剧...集中反映了重庆古镇发展的历史轨迹、传统文化、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
    偏岩镇作为偏远山区小镇,人口密度较低,由于明朝“血洗四川”使得本地居民稀少,后“湖广填四川”,多为湖北、陕西的移民,人口逐渐增多。后因为城镇建设加快,需求量不足以满足现代生活,多有在地居民迁移至西侧新区。但如今因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较大,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最后主要通过空间、时间、人物三个维度深入探讨,第一层次以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作为理论基础,定性不同空间主要的活动模式和性质;第二层次筛选特征人物画像,按照时间段定量活动类型,为后续设计阶段活力值提升,依靠古代与现代活动整合、在地居民与旅游人群交叉活动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分析问题&设计策略

    依据《偏岩镇志》,在古镇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文革时期的历史问题,水灾和火灾成为自然灾害,宗教等文娱事业相对繁荣,建设活动频繁,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商业展开。
    农业作为偏岩最初产业,主要产出玉米、小麦等, 辐射周边五公里内的响水村、石寨村等村落,成为步行一小时内的物资供应点,清朝时期就作为同仁、中河、金刀峡等场镇物资的中心集散地,在清朝中后期,就出现了铁厂茶场煤矿等企业。21世纪初,偏岩镇以旅游业为依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偏岩镇成为集旅游、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环境优美、市场繁荣的休闲度假小镇。 

健康人文专项设计

   偏岩古镇整体是以“五”原则为指导方针,专属于为每个场地赋能。景观空间分为两大板块进行营造,一为当地居民为主的生活空间,着重增强其功能性;二为参观、摄影、写生等旅游人群打造的体验空间,其空间开放性、认知性、互动性需重点提升。当然,一部分空间存在功能共享,则需要多方位的融合。

设计感悟

1. 在中央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田园综合体”为指导,本项目新颖地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打造古镇产业链。
2. 被评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偏岩古镇通过前期不断挖掘,从文化自然社会经济深入分析,探讨其问题和解决策略。
3. 融入地景化设计的理念,以保护与整治、赋予与更新两种方向进行健康田园设计。

设计亮点

1. 偏岩古镇整体是以“五”原则为指导方针,专属于为每个场地赋能。景观空间分为两大板块进行营造,一为当地居民为主的生活空间,着重增强其功能性;二为参观、摄影、写生等旅游人群打造的体验空间,其空间开放性、认知性、互动性需重点提升。当然,一部分空间存在功能共享,则需要多方位的融合。
2. 活动分别从农业、手工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展开,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通过引入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地景化景观,体现了浓郁的巴渝地域特征,希望打造出一个季季有景、时时农忙、位位宜居、每每客来的健康古镇风貌。
3. 如何利用景观达到身体、心灵、环境三维度的健康?
1)解决农村就业、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问题                   
2)利用健康景观的产业融合带动偏岩村镇的发展
3)采用因地制宜的在地材料打造地景化景观
4)融入当代科技等技术构建可持续的健康之路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