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山水间
Living 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主创设计:王柳川

设计成员:张振男

作品编号:ILIA-S-201972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0
热度:1377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栖居山水间

主创姓名:王柳川

成员姓名:张振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注:
说明:

设计说明

作品位于泰安城市中心地段,周边是林立的高楼和飞速发展的商业区。本项目根据周边居民需求,结合时下流行的休闲项目总结出了场地的景观需求,以生态,观赏,运动为场地主要功能目标,并将其细化成为了场地中的节点,对应场地中的问题,提出安全、可能性、悦动、治愈、生态五大核心策略,融合弹性景观概念对于场地进行改造。并最终为场地注入全新活力,达到公园内部资金自给自足,景观不断更新发展,最终建设成为泰安城市中心景点地标的目标,使公园成为泰安重要的城市绿心,联合泰山成为泰安新的旅游发展线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使周边的居民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够在自然的力量下得到放松休闲,释放压力,悠然乐活。
作品空间重构是对空间的功能划分和概念赋予,对空间这一概念进行拆解,提出五个核心理念:安全、可能性、悦动、治愈、生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场地可能性,实现场地活动丰富、心情治愈、生态环境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活动以公共多样化活动为主,辅以部分收费功能,一方面为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实现场地资金自给自足,摆脱目前大多数城市公共公园后续发展和维护乏力的现象,随着人们的参与不断进行发展和翻新,使公园保持长久的活力。场地建设了四大系统:发电供电系统、宣传引流系统、生产体验系统以及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场地内部的瑜伽馆、茶室、码头等收费项目将场地内部资金循环利用,使得场地可以自给自足并不断发展,并将场地能耗降到最低,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最终实现无车马喧,栖居山水间的项目目标。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图注:
说明:

设计感悟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逐步对于如何重构空间为场地注入活力,如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进行了多方位的考量,大多数时候真正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多样化的考虑,尽可能使场地动静有序,功能丰富。
而场地如何长久的实现更新和发展,则需要实现场地的能源清洁,投入与收益平衡,形成一个平衡的天平,并且使用新颖的设施去吸引更多的人流,公园既要有足够多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免费可进入设施,也要有能够吸引本地乃至外地游客前往消费的设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公园可以不断循环更新,游人在其中得到深度体验感,能够亲自参与场地的发展也将提高场地的吸引力。
场地发展过程中绿色环保也成为必然的趋势,思考如何将人工痕迹隐入自然中,并且采取多种生态友好型的资源来源。比如用微地形的变化去取代硬化的驳岸,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取代热能核能等能源,同时更多的考虑自然本身的生长变化带来多样的景观效果,比如水面的涨落,植物的色彩变化,微生物对于垃圾的分解等等。
团队心中最理想的景观状态拥有极大的包容性,在空间的重构后能够充分发挥自然元素的魅力,低影响开发的同时能够增加人群间的互动,提供让人身心舒畅的休闲空间。景观的落脚点最终在人与自然的相处,能够提供人和自然和谐的相处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改造自然。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