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神经元——城际废弃空间的景观整合与重塑
Activated neurons -- landscape integration and remodeling of abandoned intercity space

主创设计:潘芳

设计成员:刘瑞雪 杨磊 杨念臻 李宇其

作品编号:ILIA-S-2019721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152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活化神经元——城际废弃空间的景观整合与重塑

主创姓名:潘芳

成员姓名:刘瑞雪 杨磊 杨念臻 李宇其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注:鸟瞰图
说明:

设计说明

本案基地位于贵州省都匀市老城区与经开区之间,总面积约为400公顷,核心设计区域面积约为150公顷,连接新老城区的马鞍山大道与东山大道贯穿基地南北两侧,总体地理位置优越,可称之为此地为连接都匀新老城区间的“城市神经元”。基地内部主要包含自然山体、稻田、村庄、废弃采石场及加工厂、建材市场旧址等用地类型。本案的设计宗旨为“空间整合重塑,活力注入再塑”,设计策略集中在“连接”、“修复”、“重构”三个层面。“连接”其一旨在通过对基地内原有道路的延展与延伸,将基地内的各类型用地进行串通连接;其二,疏浚基地中连接水库的的废弃沟渠,并将沟渠延伸至基地内,在基地内部新建水系与水体,提升景观。“修复”,其一通过对基地废弃石坑与加工厂的岩壁边界进行生态修复;其二,对水域边界采用驳岸护理措施,提高水域环境质量。“重构”第一方面,通过水系,植被,景观小品、道路等元素对废弃石坑和加工厂的平坦地形进行三维空间中的重新构建,打造绿地运动公园、湖滨公园、阶梯酒店、攀岩基地等,以达到从景观和生态的角度完成对空间的重塑;其二,基地内部已有村庄以及基地为新老城区的交通节点上,具有相当的人口基础,故将基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的建材市场旧址打造为体育中心、周末技术与文化创意园,以期为基地内注入活力,再塑欣欣向荣的生机。
    随着贵州省“打造全域旅游,构建生态城市”政策的推开,城市郊区采石场、砂石加工厂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的产业逐渐搬迁或被取缔,遗留下的废弃场地与恶劣环境如何充分地恢复和利用。本组设计人员寄希望于通过本案的构思与规划,从自然、社会、历史三个维度对基地进行整合与重构,重新激活这片城市之间的“神经元”,为城市与市民带去实实在在的环境质量提升与审美层面的身心享受。

图注:gis+气候分析
说明:

图注:边坡 +雨水+水质+剖面分析
说明:

图注:场地供需分析
说明:

图注:场地重构+灵感来源
说明:

图注:道路分析+废弃砂石厂分布
说明:

图注:分析图1
说明:

图注:局部平面图1
说明:

图注:局部平面图2-2
说明:

图注:区位+基址分析
说明:

图注:乡村景观效果图1
说明:

图注:需求分析+城乡因子流动
说明:

图注:局部效果图1
说明:

图注:总平图
说明:

设计感悟

本组人员为将本次作品完成的呈现,历经前期场地的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中期对竞赛主题的解读以及方案的设计构思,以及后期的电脑及手工绘图,包含最后的排版与文字撰写。再一次夯实了我们对于景观设计与绘制比赛方案的理解,这对于尚在学生阶段的我们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践经历。
    同时作为新时代下的景观从业者,我们在选择场地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及社会问题,故将视线聚焦于“城市郊区的废弃采石场遗址”这一现实问题,在完成我们的作品之后重新审视,本案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视觉审美设计,最后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同时也希望通过之后在行业内更加深入的学习,为我国以后的景观事业发展贡献属于西南学子的力量。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