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煤炭运输火车站的重生
Rebirth of Abandoned Coal Transport Railway Station

主创设计:邓闰芳

设计成员:李晶晶  李佳慧

作品编号:ILIA-S-2019686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155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废弃煤炭运输火车站的重生

主创姓名:邓闰芳

成员姓名:李晶晶  李佳慧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注:展板1 说明:

设计说明

该场地位于渭南蒲城县罕井镇北部,是从15年开始废弃的当地原有煤炭运输火车站,随着煤炭运输的兴盛与消亡,火车站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该设计根据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更新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对废弃火车站进行空间和功能的更新设计,改造之后占地总面积13.6万平方米,根据该场地原有的精神元素和场地语言,整体设计是在笔直的线性空间中增加人群交流活动体验的区域,赋予不同的功能和情感体验,在人群需求和适宜的尺度基础上从矿井运输煤车时所使用的折线速度图形式,将直线推演成梯形的折线,唤起场地新的活力。方案整体分为五大功能区,车站服务区,入口广场区,休闲活动区,中心节点区,文化体验区,每个功能空间具有不同的活动及文化体验,活动线路引人入胜,在保护工业文化与传统价值的基础上,营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景观空间。

图注:展板2 说明:

图注:1总平面图.jpg 说明:该设计的平面图根据该场地原有的精神元素和场地语言,在笔直的线性空间中增加人群交流活动体验的区域,赋予不同的功能和情感的体验,在人群需求和适宜的尺度基础上,从矿井运输煤车时所使用的折线速度图形式,将直线推演成梯形的折线,唤起场地新的活力。整体设计采用几何语言的折线形式,对原有单一直线空间进行体量消解,实用功能和形式方面都得到了满足。

图注:2场地现状分析图一.jpg 说明:该场地位于渭南蒲城县罕井镇北部

图注:3场地现状分析图二.jpg 说明:该场地从15年开始废弃的当地原有煤炭运输火车站,

图注:4节点鸟瞰图一.jpg 说明:亮点设计位于此区域东南方向的原有涵洞改造,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满足了游客在到达该场地之后,先经过涵洞的深邃体验再到达场地内部的新奇体验,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图注:5节点鸟瞰图二.jpg 说明:该图为整个场地的线性入口区, 线性活动空间位于整个场地的最北部,为了方便周边游客沿铁路来到场地内游玩,保证道路的畅通并激活铁路沿线功能,方案在保留了原有铁路轨道的基础上,增加场地原有属性的旧火车车厢,还有充满流线形式的线性装置。廊架的设置与服务厅也充分考虑了游览者的需求。

图注:6节点鸟瞰图三.jpg 说明:该图为整个场地的中心节点区域,在原有罕井遗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位于场地的中间部位,根据人物聚集活动的动态性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罕井遗址,整个场地的形态从原有线性的区域扩展到大块梯形折线场地,在原有主要由罕井遗址和观景高架桥区域组成,穿插有艺术小广场和私密交流活动空间,强调了场地主题性的同时很好地满足了各种休闲活动所需要的空间。高架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场地原有的观景高架,但因原有设施已经废弃,且无法满足观景需求,所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场地形式特征,设计增加该观景高架,带给游客良好的观景体验。

图注:7整体鸟瞰图.jpg 说明:整个场地介于农田与乡镇的中间,改造原有废弃火车站成为景观活力空间,对城镇的居民楼房和农田进行了很好的过渡,场地也很好的融合在原有环境之中,从鸟瞰的角度来看,场地几何折线形态自然,功能完备,活动空间丰富,可以满足周边人群活动需求,是对罕井煤炭运输火车站记忆的保留。

图注:8功能分析图.jpg 说明:场地分为五个功能分区,车站服务区,入口广场区,休闲活动区,中心节点区,文化体验区。在整体主题不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赋予不同空间不同的功能。

图注:9交通分析图.jpg 说明:从线性空间的经典改造案例中,获取特色空间的改造灵感,梳理不同空间的特点,对其进行形式语言的置换、改造空间的布局节奏,激发场地活力,体现特色文化,又可满足人群需求。满足不同道路条件下的交通方式。

图注:10景观结构分析图.jpg 说明:使用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分析手法,分别从高差、视线、功能、人群、建筑、种植、路线、场地整体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对设计后的场地进行分析,解读场地所有的景观元素。

图注:11重要节点设计详图一.jpg 说明:该节点详图为线性入口区的节点设计详图

图注:12重要节点设计详图二.jpg 说明:该节点详图为中心节点区的节点设计详图

图注:13重要节点设计详图三.jpg 说明:该节点详图为展览体验区的节点设计详图

图注:14重要节点设计详图四.jpg 说明:10.该剖面图是在展览体验区,将原有修理火车的地方进行空间层次上的丰富,通过对火车修理项目的体验,追忆往日劳作的辛苦,体会场地原有的精神价值。同时把下沉空间作为游客观望与沉思的场地,与其他活动空间不同的是,这里带给人们足够的自由、无限的追思。又把原有火车车厢进行利用改造变为休息聊天的车厢咖啡室,整体关系和谐融洽相互促进。

图注:15实景图片一.jpg 说明:该效果图为中心广场的节点效果,在梯形折线空间中设置有钢架构筑物,构筑物取材于场地原有废弃材料,形成明显的场地特色,与周围环境形成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交流空间,带给游客良好的观景体验。

图注:16实景图片二.jpg 说明:该效果图为展览体验区的效果图,在原有的火车修理场地进行空间改造,处理出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原有火车车厢改造为咖啡厅,上层根据原有的活动特色改造为火车文化的修理体验区,游览者可以在修理火车的过程中对运输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火车车厢下层通过挖空设计,改造为较为私密的冥想空间。

图注:17实景图片三.jpg 说明:该效果图为入口广场区的效果图,主要突出红色的文化走廊钢架构筑物,走廊材料就地取材,利用场地废弃的钢材构筑物,游览者通过文化廊架进入场地,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烘托下对场地的印象更加深刻。

图注:18实景图片四.jpg 说明:该效果图为中心节点区域的效果图,利用场地废弃的轨道钢材,制作成与场地文化相关的雕塑构筑物,供人们游玩娱乐,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减轻了改造的成本,同时又增加了人群的参与性。

设计感悟

对工业遗址的保存与再利用是区域发展的最佳模式,通过景观设计的途径来改造这个承载了当地人无数记忆的火车站,保护城市工业文化的特色,重组产业价值,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将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梳理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延续城市记忆。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