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欢迎您!
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主创设计:郭欣
设计成员:高诗雯 叶万琴
作品编号:ILIA-S-2019682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松溉长栖——基于历史演进的松溉古镇公共空间重构
主创姓名:郭欣
成员姓名:高诗雯 叶万琴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注:愿景图
说明:现在的古镇发展有两个极端,一是任其荒废,二是过渡旅游开发,两者都不利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我们选择重庆市永川松溉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建构古镇公共空间体系,进而带动整个古镇的复兴。
设计说明
图注:区位分析图
说明:松溉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部,东接江津区朱杨镇,南临长江,与江津区石蟆镇隔江相望,西靠朱沱镇,北邻何埂镇。镇政府所在地距永川城区40㎞,位于北纬29°08′,东经105°33′。作为川渝交界处的重庆西门户,松溉对外交通便利,处永川0.5h、重庆1h经济圈内,同时它也是重庆市长江流域的起点,顺江而上至四川宜宾229km的水路。本案的红线划定为松溉镇的古镇区域。
图注:气候及地形分析图
说明:松溉古镇地处丘陵地区,山体较多,西、北、东三面环山,其中以大青紫山为最高山体,旁边有小青紫山与之呼应。除了外部的自然山体,在古镇内部也零散地分布着小山头,并有因其而得名的松子山。古镇紧邻长江,水运交通发达。三条溪沟贯穿整个镇,由东至西分别为后溪河、上溪沟、大陆溪。松溉古镇地形高差较大,在不到6ha的范围内有20m左右的高差,形成了天然的山体景观和空间层次[12]。古镇布局因地制宜,顺应山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图注:人群分析图
说明:通过多次现场调研发现,古镇的人群组成以当地居民居多,有少量外来游客。镇内人群老龄化严重。我们分别在正常工作日和清明节随机跟踪了20人,记录其行动轨迹、停留地点及空间特点。并对跟踪对象的停留点进行分类,分别分为“邻里空间”、“神仪空间”和“街巷空间”。
图注:问题反馈图
说明:我们对古镇的人群进行了详尽的访谈,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居民除希望对邻里、神仪、街巷空间这三类空间优化提升外。还有居民提到了缺少绿地公园及生活安全性等问题。
图注:历史信息图
说明:在历史进程中,松溉古镇存在的灾害风波主要是因长江涨水而发生的洪涝灾害和因古镇内的木建筑着火而引起的火灾;文娱事业随着公共意识的转变不断繁荣;建设活动以村民的自发性建设为主,产业发展都因码头商贸运输繁荣而兴、因商运落败而萧条。因此,解决水旱灾害问题,满足居民的文娱活动成为松溉古镇公共空间复兴的重要关注点,在公共空间打造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村民的自发性建设,在选材上考虑当地现有材料。
图注:设计策略图
说明:我们从历史角度出发,基于当地人的需求,提出了三大提升计划:微空间更新计划、公园打造计划;安全保障计划。其中微空间更新计划又细分为三个具体的策略:街巷策略、邻里策略、神仪策略,三策略共同作用于微空间的更新,形成微空间更新计划。
图注:历史空间转译图
说明:通过搜寻三个代表性年代1965年(建国以后)、1997年(改革开放到新世纪之前)、2019(现状)的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历史地图的空间图式化转译。从总体上看,古镇格局在变迁过程中呈外向扩张式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受场地条件限制较大,故在演进过程中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用deepthmap进行集成度分析,计算各时期古镇空间的偶遇机率,可以发现:1965年水运繁荣时期,古镇中心和码头区域的偶遇机率高,街巷节点的活力度高;1997年新修公路后,公路及其附近的偶遇机率增加,主要活动空间西移;现状情况是公路体系完善后,中部空间的偶遇机率有所增加。
图注:微空间定位图
说明:基于偶遇机率的变化,在进行古镇公共空间体系建构时,应该在各时期偶遇机率高度叠加的区域内布置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满足高密度的人群活动需求。而偶遇机率较低的空间,应该通过公共空间设计增加其吸引力,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
图注:全域公园定位分析图
说明:全域性景观空间是指面积相对较大、具有特色景观功能的空间,能够同时满足大部分人群在同一时间的某类活动,具有较高的人群聚集效应。松溉古镇并无此类空间,居民反响和诉求强烈。
根据历史遗存的码头和建筑情况,结合偶遇机率分析、人群需求分析,寻找合适的全域景观基地,并依据场地特点进行全域景观的功能定性。
图注:全域公园位置分布图
说明:松溉的3个古码头分别为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古镇正是沿着这三个码头发展起来的。曾经繁华的码头,如今已是空空荡荡,日渐衰败。要使这个带有古镇历史信息的特色风貌地段重新焕发活力,就要对码头进行复兴。现阶段的商品运输依靠公路运输,码头的货运功能消失,但是松溉古镇作为川江流域的特色古镇之一,可结合李庄宜宾古镇等古镇打造景观游线,以客运往来的方式复兴码头,打造滨水休闲景观。
通过对建筑年代、材质、历史价值的考察和鉴定,对建筑进行评分评级,将评分及低的建筑拆除,基地作为全域景观打造的场地。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得出三块较为适宜的全域景观基地——古镇入口的商业广场、水井湾康体公园、正街康体公园。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总平上面红色的空间是神仪空间,黄色的是邻里空间,灰白色的街道是街巷空间,三种空间共同组成古镇的微空间体系。四个序号标出的是我们的全域性公园节点,图标部分是我们对于安全提升的考虑。
图注:街巷空间重构图
说明:对于街巷空间,通过增加基础设施、规划活动摊位等措施,提升街道的功能性。
图注:邻里空间重构图
说明:对于邻里空间,先对居民现有的活动进行列举和组合,得到家常、怡情、运动三种邻里活动模式,在根据场地空间形态进行模式化设计。
图注:景观小品设计图
说明:设计了符合多样化功能需求的系列竹制小品,这系列小品制作简单,能就地取材。
图注:神仪空间重构图
说明:对于神仪空间,将其细分为宗祠类、宫庙类、合院类三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建筑组合上存在差异,结合不同建筑围合形成的内院空间,针对不同的活动进行神仪空间改造。
图注:全域公园效果图
说明:将镇内两处带有明显高差的绿地设计为康体公园,平时可供居民爬高,并在公园内活动。古镇入口处,根据建筑评分拆掉了部分房屋,空出大面积平地,改造为临街商业广场,同时起到突出古镇入口的作用。滨水地带,恢复曾经的三个码头,修筑栈道亲水平台,打造滨水植物景观。为当地居民或外来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图注:防火策略图
说明:防火措施主要是通过火灾疏散原理,将打造的公共空间作为火灾疏散点,针对性地对疏散空间进行植物、水源、应急灯设计。
图注:防洪策略图
说明:防洪措施主要依据滨水休闲景观带地生态化处理来实现,通过石笼装置、观景平台、卧室堤坝的处理增加其防洪功能。
图注:鸟瞰图
说明:本次设计以松溉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镇历史演进研究,构建古镇的公共空间体系,同时融入现代生活需求,提出古镇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使古镇公共空间成为延续记忆、富有活力、功能合理的场所,进而带动整个古镇的复兴。我们希望愿松溉古镇,“松山不改,溉水长流。”希望通过本次规划设计探讨,能引发古镇保护问题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设计感悟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