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生”——石油开采荒漠化地区废弃建筑再利用
"Growing Green": Reuse of Waste Buildings in Desertification Areas of Petroleum Exploitation

主创设计:刘玉臻

设计成员:孙韬

作品编号:ILIA-S-2019672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风景区规划

0
热度:139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向绿而生”——石油开采荒漠化地区废弃建筑再利用

主创姓名:刘玉臻

成员姓名:孙韬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风景区规划

图注:
说明:以克拉玛依地区为例,新型建筑形式的广泛应用,预期未来发展的分析图与意向图,绿化植物覆盖率以点带面,不断连接,形成植物群落区,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土地荒漠化现象,降低沙尘暴的影响力度。

设计说明

油田工业遗产与其他工业遗产不同,从发展历史到地理位置再到受众群体,油田老工业城市有其特殊性,且每个油田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改造和再利用策略固然不能千篇一律,按照其他工业遗产类别统一改造成“工业风模式”必然行不通。
在确立新的景观功能和空间结构时,最先考虑的应是尊重场地和利用场地原有空间特性。其次,应意识到尊重与继承并不是原封不动,而是应在建造前就考虑好后期的功能转变及再利用。因此,由于景观设计的需要,可以对原有场地功能进行合理的置换、调整。
以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开采地为例,建立一种新型的建筑规划模式,通过对改良新建筑的途径,为后期保护环境、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在石油开采基地,建造居住建筑、工厂、办公室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毕竟石油开采有一定的资源局限,开采后,整个建筑群将被荒废和闲置,对整个环境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使用新型的建筑方式,会在后期荒废后,重新被利用起来,蓄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则会发挥最后的作用,为场地植物提供水源。
在废弃范围内,应采取“以点连带,织带成面”的方式,在把握灌溉条件和管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展城镇出入口、主要通道宜林地段绿化;建设开采区防护林和绿化隔离带,打造宜居环境,并通过小环境的改善逐步推及无人区的荒漠化治理。最后社区将会成为一个绿色的自然生态区,最终连成绿色防护带。

图注:场地建筑的设计
说明:场地建筑采用当地建筑地窝堡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沙尘暴对建筑的损害,也有利于当地生态的保护和后期废弃时为植物群落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

图注:生态形式的建设阶段、建筑分析
说明:经调研分析发现当地显著的生态问题(干旱少雨、风沙大、植被覆盖率低)、石油开采问题(生态被迫坏、土地退化严重、资源浪费)、开采后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通过对场地新型建筑后期使用的各项分析,无论是从文化地域性还是功能实用性,都证明了地窝堡形式的建筑在克拉玛依开采地的显著优势。

图注:建设阶段
说明:在建筑建设阶段,设计以建筑基础为主体,将水电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并将周围绿化进行植物搭配种植,为后期植物生长形成良性生态闭环。

图注:使用阶段
说明: 在建筑使用阶段,主要以人们行为活动为主体,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空间载体。

图注:废弃阶段
说明:    在建筑废弃阶段,设计以生态改造为主体,将供水系统进行再利用,并为周围的植物提供涵养水源,为后期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图注:重生阶段
说明:    在建筑重生阶段,设计以生物多样性为主体,通过对原有的供水系统的再利用,植物生长已形成良性生态闭环,小型的生态系统已形成,通过以点带面,相互依存,不断扩大绿化覆盖面积。

图注:设计的布局形式以及平面、效果图
说明:    以“4户为一组,4组为一区”的形式进行建设,从而使重生阶段的植物群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有保障的生存条件。

图注:建筑效果图
说明:

图注:建筑效果图
说明:

图注:石油资源分布图
说明:上图为目前世界各地石油资源分布以及开采现状,以克拉玛依地区为例分析该地的石油储量以及开采量,通过分析发现,石油储备丰富,开采量大,并且仍逐年增长。生态环境改善刻不容缓。

图注:分析图
说明:
    图为克拉玛依地区生态现状以及经济人口现状分析图。

图注:资源开采及荒漠化关系分析图
说明:
    上图为目前克拉玛依石油开采和荒漠化演变的分析图,根据资料分析,随着克拉玛依石油的开采,开采到结束的过程中,地区绿化形式则是“荒漠化——绿化——荒漠化”。并且开采废弃地会留下荒废建筑及器械,造成环境污染。

图注:石油开采流程及污染分析图
说明:
    石油从开采到运输再到提炼,过程中会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植被污染等问题,而往往植被则是缓解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净化者”。通过分析得出,植物群落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感悟

场地建筑采用当地建筑地窝堡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沙尘暴对建筑的损害,也有利于当地生态的保护和后期废弃时为植物群落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经调研分析发现当地显著的生态问题(干旱少雨、风沙大、植被覆盖率低)、石油开采问题(生态被迫坏、土地退化严重、资源浪费)、开采后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对场地新型建筑后期使用的各项分析,无论是从文化地域性还是功能实用性,都证明了地窝堡形式的建筑在克拉玛依开采地的显著优势。在建筑重生阶段,设计以生物多样性为主体,通过对原有的供水系统的再利用,植物生长已形成良性生态闭环,小型的生态系统已形成,通过以点带面,相互依存,不断扩大绿化覆盖面积。以克拉玛依地区为例,新型建筑形式的广泛应用,预期未来发展的分析图与意向图,绿化植物覆盖率以点带面,不断连接,形成植物群落区,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土地荒漠化现象,降低沙尘暴的影响力度。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