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侵略---景观公平性下的城郊垃圾场生态修复
Garbage Invasion --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uburban Dumps under Landscape Fairness

主创设计:曾苗苗

设计成员:李畅 董子誉 赵嘉琨

作品编号:ILIA-S-2019669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362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垃圾侵略---景观公平性下的城郊垃圾场生态修复

主创姓名:曾苗苗

成员姓名:李畅 董子誉 赵嘉琨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注:污染平面图
说明:这是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填埋场的污染随着渗滤液向周围土地渗透,使周围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如不及时治理,将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设计说明

我们根据江村沟现状,我们提出“绿色针灸”的概念模式,通过绿色植物的种植解决当地被垃圾污染的土地,根据不同的金属污染程度采用不同的植物针对治愈,解决现状问题,并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基地改造成生态良好的区域。

图注:现状&垃圾侵略
说明:阐述江村沟垃圾场的区位,年降雨量与气温,和当地经济、人口、耕地、土壤污染等…现状数据分析
提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引出“这些被伤害的土地如何修复?”
垃圾侵略阐述了城市垃圾侵占乡村的环境,出现了景观格局的不公平性,由此引出景观公平性的重要性。

图注:问题&时间线
说明:用数据以及图片来描述垃圾填埋场对土壤,空气等的污染,以及当地居民身体健康没有保障…指向这个垃圾填埋场问题亟待被解决。
时间线体现了在垃圾填埋场未侵入乡村时村庄田园生活的美好与现在的对比,未来我们将要对其生态恢复。

图注:重金属污染点
说明:我们提取了垃圾场57个点并对其重金属的污染进行分析,提出15个较为严重的综合金属污染点,为后续的治理做出依据。

图注:概念提出
说明:通过景观不公平性的体现,我们将重点解决现状问题,提出“绿色针灸”的模式,从生活、生产、生态三大层面解决问题,并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基地改造成生态良好的区域。

图注:策略
说明:我们通过1.隔离垃圾场 2.提取污染点 3.污染点分类 4.选取植物种植吸附污染 5.土壤修复 的步骤治理污染问题,形成景观公平的愿景。

图注:绿色针灸
说明:以“绿色针灸”的形式点位污染点,对症下药。更好的治理污染问题。

图注:具体措施-隔离
说明:先隔离:我们采用了 林带 雨水沟 隔离沟 的措施隔离垃圾场的污染。
林带用于隔离垃圾场带来的气味和视觉感官的不适,雨水沟用来防止雨水进入垃圾场内的二次污染,隔离沟用来隔离垃圾场内的土壤污染。

图注:具体措施-治理
说明:在治理:我们通过“绿色针灸”的概念使用斑块,进行针对性的恢复,才用了针对土地碱性的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斑块,以包围的形式让斑块治愈土壤,并逐步的扩散,影响到整个基地的治愈。

图注:植物配置
说明:我们针对之前提取的地块进行了分类,分成7种类型的综合金属污染点,对其重金属污染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栽种。

图注:治理平面图
说明:在针对性的斑块治愈中,垃圾场内的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将会随着斑块的增长,蔓延,逐步的到治愈。

图注:治理变化分析
说明:治理变化分为了四个阶段,现状,治理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
体现在不同阶段斑块的修复程度和场地变化。

图注:愿景
说明:通过对土壤的治理,我们将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个集合旅游、教育、休闲的生态区域。为周围的居民和邻近的人们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设计感悟

在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背后有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我们通过生态的手段,用绿植将污染的垃圾填埋场治愈,从而达到一定的景观公平,垃圾填埋场将会通过时间治愈,我们的垃圾分类也会逐渐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