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校园——农事融入乡村校园的尝试
Farm Campus

主创设计:吴凡

设计成员:王笑榕

作品编号:ILIA-S-2019667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10
热度:545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田埂上的校园——农事融入乡村校园的尝试

主创姓名:吴凡

成员姓名:王笑榕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注:1:200设计模型
说明:主要表现校园整体结构,通过模型更加生动体现设计创意和丰富的体验度。

设计说明

设计对乡村小学校园进行空间重构和新的策略使其焕发活力:在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乡村小学,将景观向周边生产型农田有机渗透,通过自然课堂的引入,结合学校周边生产型农田水塘,打造一种全新的校园和生活方式。
设计位于南浔利民小学,它是一所市郊的民工子弟小学,边上有一块常年的空置地,我们设计策略是由景观师发出规划提议,让政府将这块闲置地暂时划拨置民办民工子弟小学下作为我们临时校园的一部分(并以此入股参与对私立小学的管理),在原先的校园场地的基础上作为校园与自然结合的场地,并引入生产性这个概念来改建校园,生产性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形成互补,同时可作为教学的第二自然课堂,让儿童更好的接触自然,充分展现乡村校园自身的特点,让农村的自然教育发挥它的优势。

图注:展板图1
说明:整体排版

图注:展板图2
说明:整体排版

图注:设计背景与调研情况
说明:乡村教学情况的背景分析,介绍场地现状、优势、人员需求,为什么选取生产性元素作为乡村校园改造的切入点

图注:设计思路
说明:通过研究学生的在校时间结构和课外活动类型,并以此为依据介入设计

图注:设计目标
说明:介绍设计目标和设计模式的(生产性校园)生效方式

图注:设计平面图
说明:平面图表达了校园的大致区划和与农田的叠加关系

图注:轴侧、剖面图
说明:轴测图和剖面图表现整个校园的结构和氛围

图注:课间十分钟活动区表现长卷
说明:十分钟活动区是儿童活动最频繁、介入设计与农田叠加最多的区域。我们把操场通过沙地、矮墙和游戏器械融入到农田里,利用黄瓜、南瓜等攀援草本植物、玉米等高大草本植物或是田间围墙来围合活动空间。       

图注:午休一小时活动区表现长卷
说明:此区域设计为孩子们在午休时间待的旧房区域,我们从原先小孩在房顶上戏耍为启发,利用山坡和谷地连接旧房与前后的空地,并在其中增加片墙与平台,种植果树,增加空间变化的同时提供作物和更多的游戏可能。 

图注:午休一小时活动区表现长卷
说明:此区域设计为孩子们在午休时间待的旧房区域,我们从原先小孩在房顶上戏耍为启发,利用山坡和谷地连接旧房与前后的空地,并在其中增加片墙与平台,种植果树,增加空间变化的同时提供作物和更多的游戏可能。 

图注:放学后活动区表现长卷
说明:学生在此区域的农田里玩耍、观察,为孩子们课后娱乐提供了很大的一块场地。是设计介入最少的区域.。在这里学校将原有农田和湿地提供给附近的农民工和居民认领,还作为周边小区的绿色食物来源。

图注:空间节点分析
说明:对布置在校园农田中的空间、活动种类进行详细说明,并说明具体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播种、采收时间

图注:重构图解
说明:分别从活动场所体验的重构、学生课程、课外活动的重构来说明设计的进程

图注:校园课程表分析
说明:见图片,针对校园的课程对其进行时间归类、分出小学生们的活动时间;同时对课程进行自然转译的尝试。

图注:校园活动分布图
说明:针对上图的活动时间将转译的学生课余活动置入校园

图注:节点模型
说明:两个区域的节点模型放大了十分钟活动区和一小时活动区,表现农田操场和果林旧房的设计处理细节

设计感悟

在设计中我们旨在发挥景观的社会意义,探讨一种结合自然教育模式的乡村校园景观设计的可能性,通过景观的手段进行空间重构让农田、塘地、林下等经济模式与孩子们转化后的校园活动相融合,让乡村生产活动衍生出相关的自然教育活动,营造了一种富有活力的乡村小学生产性校园景观模式。同时期望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乡村小学走出当下的困境和承接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需求,提供城市和乡村学生相互交流的可能,引导乡村小学结合自身特色在自然教育上着力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愿望。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