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下成长——一个以紫外线防护为导向的空间重构项目
Grow under the sun: A UVR-protection oriented space reconstruction proposal for St Albans School

主创设计:陈冠宇

设计成员:黄星花

作品编号:ILIA-S-2019664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168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在阳光下成长——一个以紫外线防护为导向的空间重构项目

主创姓名:陈冠宇

成员姓名:黄星花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3 重构前紫外线辐照量累加分析

设计说明

有充足证据表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损伤、包括皮肤癌、红斑症、白内障、免疫系统受损、皮肤褶皱、老化等。皮肤癌在新西兰的高发病率使其成为该国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有研究表明新西兰的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一种,与过量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发病率居世界前列。这在新西兰每年造成约200例死亡。同时,据新西兰卫生部统计,由过量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健康损伤每年还会为新西兰带来约五千七百万新西兰元的医疗支出。
       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因为儿童的肌肤组织更加的脆弱,相较成人他们更易受到过度紫外线照射的影响。除此之外,据估计人一生中超过一半的紫外线暴露时间发生在孩童时期。因此,儿童受到紫外线相关健康损伤的可能远远高于成年人。更有证据表明,儿童时期受到的过度紫外线照射还会显著提高他们一生中患皮肤癌的几率。
       研究发现在学校层面实施的紫外线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儿童,显著降低其受到紫外线相关的健康损伤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新西兰癌症学会和新西兰教育部聘请了本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来进行一项以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的紫外线防护为导向的景观建设研究。根据研究要求,本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在新西兰,坎特伯雷省,克莱斯特彻奇市的圣·阿尔班斯小学开展了一项以紫外线防护为导向的景观重构项目,并以此为案例,构成该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背景、区位、实景照片、项目目标及分析图列表

2 材料及反射率分析

4 分区、道路、功能和社交舒适度及热力学条件分析

5 空间品质评估及重构策略

6 常见防紫外线辐照设施及其效用分析

7 总平面图

8 效果图及剖面图(总平面图)

9 重构后紫外线辐照量累加分析

10 细部平面图

11 效果图x6(细部平面图)

12 剖面图(细部平面图)

13 鸟瞰图

14 重构后 频繁使用区域的蓝天指数分析

15 重构前后对比分析

设计感悟

因为紫外线的侵入途径各异(主要包括直射辐射、反射辐射和散射辐射)、影响因素众多、和其他景观要素(如小气候舒适程度、社交舒适度等)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复杂,因此在景观空间重构项目中需要开展多样的背景研究,并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手段,在满足使用者的其他需求的同时,提升场地整体的紫外线防护效果。
       在本项目中设计者在充分调查、研究校园中各空间的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各空间的使用频率、主要使用者和使用时段,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各空间的紫外线防护需求种类和适宜方法。另外,在本项目中,另一个主要的依据来源是在数字模型基础上开展的技术测试(如阴影累加分析、蓝天指数及开阔度半球测试等)。这不但降低了实测调研的成本,还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精准度。这为开展基于证据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