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之路——智慧城市的自我认知
Auth Road—self-awareness of smart cities

主创设计:戴静颐

设计成员:宋佳阳 徐文博

作品编号:ILIA-S-2019656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123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自生之路——智慧城市的自我认知

主创姓名:戴静颐

成员姓名:宋佳阳 徐文博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注:效果图3
说明:

设计说明

我们的总体规划旨在促进创新,衔接智慧生活的未来,并且创造一个强大的公共生活平台。对该场地的愿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打造一个城郊枢纽,实现区域综合性开发,创造一个完整的交互空间和交通网络。

在景观空间打造方面,小丘的形态定义了人流走向和一些用于活动的口袋空间,沿路边分布的户外就座空间和小丘上一些较为隐蔽的空间皆促进了彼此及其各自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鼓励人们从线上的知识与网络中走出来,从而对创造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影响。

设计无意于界定清晰的边界,而是试图建立一种动态的、交互式的、灵活的框架,以使其自身不断适应场地所产生的的新状况。

图注:日照分析
说明:

图注:装置参考分析
说明:

图注:线上线下现状对比分析
说明:

图注:城郊对比分析
说明:

图注:平面形式推演
说明:

图注:平面图
说明:

图注:场地主要构筑物分析
说明:

图注:建筑空间功能分析
说明:

图注:场地节点效果图
说明:

图注:效果图1
说明:

图注:效果图2
说明:

图注:夜间构筑物效果图
说明:

设计感悟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知识和网络已经替代曾经的河流和湖泊成为城市生长中的中枢力量。郊区和工业遗产将继续作为建立这个网络的基本要素,从生产能源和产品要素,转变为城市知识的容器。

自生之路--设计场地的功能与属性不应该由设计者赋予,而是由场地自身的背景环境与使用者决定的,从而形成一种使场地的景观、功能与精神自然生长的方式。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