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吴灿铭
设计成员:张健唯 邓永红
作品编号:ILIA-S-2019651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HI·社区-海南新村港渔排空间更新设计
主创姓名:吴灿铭
成员姓名:张健唯 邓永红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区规划
图注:说明:整体鸟瞰图
设计说明
图注:说明:第一个片区为公共空间:融合建筑与环境,通过媒介单体植入为设计手段,达到社区互动性有机融合,激发空间活力。
图注:说明:第二个片区为居住空间:其功能性由使用者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所决定。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的层层深入,吸引人们不断探索渔排空间共享的可能性。
图注:说明:第三个片区为活动空间:体验疍家文化,连接外部空间,探索渔排载体的未来多种可能性。
图注:说明: 居住区效果图,满足人群基本的居住需求,植入游客活动。给游客一个当地渔排的居住体验。
图注:说明:二层休闲平台效果图,给人们一个观赏当地环境的作用。
图注:说明:共享单元效果图,在共享单元中,可以进行居民与游客的共享活动,自发的产生交流。
图注:说明:海上集市区效果图,采用对原始渔排单体进行功能赋予的原则,根据需求,分割原始渔排载体,形成集市单元空间。是一个方便居民海产品的销售和游客体验疍家美食的区域。
图注:说明:晒鱼活动区效果图,展示当地居民晒鱼劳作,同时让游客了解居民生活,由此产生交往融合。重点是形成融合媒介,将居民的晒鱼空间和游客的垂钓空间相结合,达到交流的可能性。以渔排原始载体,叠加木板过道,形成晒鱼空间。
图注:说明:植物种植区效果图突破传统养殖功能的局限性,对海上养殖形式进行再更新。使用回字型路线,可以让游客完整的浏览整个空间。利用原始浮筒切割的方式,形成特色海上种植区。在公共种植区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起到观景和净化水源的作用。
图注:说明:居住空间的分析图。在保留原始渔排居住私密空间功能上,增加半公共的休闲空间,为种植区和二楼平台。达到连接外部环境的作用。
图注:说明:共享单元的分析图,居住空间中植入了共享单元,设立共享厨房/共享种植区/晾晒休闲平台,作为连接居民与游客空间融合的媒介,达到共享的氛围。
图注:说明:第一个片区的节点效果图。
图注:说明:第二片区的节点效果图。
图注:说明:第三个片区的节点效果图。
设计感悟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