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木——白马雪山科普教育空间规划设计
Space design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n 

设计成员:曹彦菁 王千意 张明月

作品编号:ILIA-S-2017479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0
热度:179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一山一木——白马雪山科普教育空间规划设计

成员姓名:曹彦菁 王千意 张明月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项目主题:一 山 一 木 
    项目名称:一山一木——白马雪山科普教育空间规划设计
    项目定位:面向专门来到此地游玩的游客、希望接受科普教育体验的人群、想要更好的深入了解这片地域文化的研究学者或是长久居住于此的村民的,一个结合生态旅游民宿文化和接受科普教育的空间。我们在尊重原有景观环境同时,融入兼具功能性和生态性的体验式空间,打造出一个更具独特魅力科普教育旅游园区。 
    项目立意:本案依“山”而建,以“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传统木楞房及其他木构件建筑,所以以“山”“木”为主题,围绕自然元素进行新的规划建设,并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加入科普教育的基地环境空间,也能更好地树立一种人对大自然的新认识。 
    规划意向:教育科普空间+民宿旅游+观景休闲  
    项目概念:依山依木 
    傈僳族世代居于高山和半山区,房屋大都建在向阳的坡地上,而本案所位于的响鼓箐落爪中村本就依“山”而建,同时也是以“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传统木楞房及其他木构件建筑而建成的村落,所以以“山”“木”为创作灵感,构成了我们一山一木的项目主题。 
    与此同时,“一”即“依”,由山与木的组合,成为“林”,成为“森”,逐渐组成人们聚居的村落,拥有全新的生活环境,这一切正是依靠“山木”形成的。 
    我们就是要在还原原有村落风貌的同时,整合原有的与周边逐渐被废弃的农田、土地,结合当地文化,融入科普教育的全新视角,在这一座山这一方林间打造一个原创自然的科普教育空间的设计方案。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本案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比较完整原始高山针叶林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优先保护地,具有国际多样性意义的保护地。同时,白马雪山是以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选址落爪村历史:村子因迁徙而形成,在1997年至1998年间,木楞房逐渐被砖混结构建筑所替代,而我们方案中的木楞房是在2001年被翻新重建的,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留傈僳传统建筑。
    本案原始木楞房建筑是由香港中国探险学会在2001年从其他各个傈僳族村落收购并在响鼓箐落爪中村进行迁移性保护。正是因为他们对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今天才有幸见识到传统傈僳族文化和建筑,同时也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的延续、和滇金丝猴等当地动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本案主要的现实意义是以教育和民族文化为根本,并以野生动物保护为背景目的,创作社会性的活动空间。事实上,常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学生结伴来到这里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并欣赏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所以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结合当下国内所缺少的具有科普教育性质的空间规划,融入当地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生态保护等等因素,打造出一个更具独特魅力科普教育园区。与此同时,我们最大程度上保留原始的建筑格局风貌,并以原有地形作为参考规划,加入完善的新型民宿空间,更好的丰富本案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我们想要做到在保护文化的同时也保护自然,在了解自然的同时也了解文化,在体会文化的时候也体会自然。做出一个丰富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单一化的空间。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