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区环城公园朱雀门至永宁门段景观设计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zhutit gate of th

作品编号:ILIA-S-2017456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0
热度:318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西安碑林区环城公园朱雀门至永宁门段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

本设计属于文化遗址与现代景观相融合的景观设计,在对古城墙遗址保护原则和环城公园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将相应的设计元素进行提取、组合、运用到此次设计中。此园区是新中式风格,根据城墙特殊的“几”字型结构展开,决定以折线为主设计。此设计主要体现唐,宋,明,到现代的一个过渡,从环城公园里走过,能够在现代的一个设计氛围里体现城墙古典的文化。全园有一条历史轴线,由飘带、树池、座椅、铺装等组成,贯穿全园。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展板

图片属性:彩平图
图片描述:平面规划依据各朝代历史发展脉络依次从入口向园内推移,游客从永宁门到朱雀门,仿佛走过了唐、宋、明几个朝代,最后回到了现代。园区内有满足人们欣赏公园、了解公园历史文化的不同区域,除了有连接全园的历史链条外,还有特色水景区、特色荷花池、景观座椅区、特色草坪区、老年人儿童活动区等重要区域。原始地块为狭长的带状景观形式,将景观节点进行串联,园路交错、穿插,富有趣味性的延伸形式进行布局。

图片属性:场地周边分析
图片描述:西安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地区,明城墙遗址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区中心位置,整体呈四方形制,遗址公园位于西安明城墙遗址外围呈矩形框环绕分布。本课题位于西安永宁门至朱雀门段,项目周边地处繁华地带。

图片属性:周边环境分析
图片描述:环城公园周边环境周边有住宅区、教育科研、商业办公、公共绿地等,为市民提供了便利,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

图片属性:思路演变
图片描述:本次设计主要体现唐,宋,明,到现代的一个过渡,园林内将唐、宋、明到现代的历史知识体现在飘带,座椅,铺装等设施上,将全园连接了起来,利用创新形的景观形式,吸引大量的人群。其中,两个观望台起了相互吸引的作用,园内与园外可以互相看到。

图片属性:思路演变
图片描述:根据城墙特殊的“几”字型结构展开,决定以折线为主设计。运用到道路的设计中。在道路凸出部位可以放一些景观小品,历史简介等,吸引游客的注意。

图片属性:思路演变
图片描述:对于道路的铺装,借鉴国外园区道路铺装,采用两种不同风格的材质,主干道主要采用比较古朴的铺装,次干道在风格、色彩上比较趋向于现代铺装,寓意古今文化融会贯通。着重体现了环城公园的特色。

图片属性:节点、道路分析
图片描述:公园有5个主要景观节点,它们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了园区内不同的风景。园内道路有3级道路。

图片属性:功能分区
图片描述:园区内有特色水景区、特色荷花池、景观座椅区、阳光草坪区、老年人儿童活动区等重要区域。

图片属性:视线分析
图片描述:当我们游玩公园时,我们的视线会定格到一个或多个点上,我们要考虑到视域的完整性,要能够将整个视觉连接起来。环城公园空间形式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私密式空间,我们的视线会随着这些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往往开放式的空间视线聚集的多,私密空间的视线则较少,在靠近河岸的一面视线主要来自园内游客及河对岸的游客。

图片属性:鸟瞰图
图片描述:由永宁门俯视整个园区,可以将整个公园的风貌展现在我们眼中。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创新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好的创意会让景观出彩,此处做了一个长颈鹿在喝水的雕像,人们可以从长颈鹿的脖子下穿过,与景观小品形成了完美的互动。它们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公园游玩,感受历史氛围的同时又不失其观赏趣味性。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此次环城公园的设计不光要体现历史文化的特色,还要将趣味性融入进去,构建一个可参与的趣味性特色文化景观。体现了现代感的元素在里面,改变水池里本该有鱼的传统思想,将鱼用模型做了出来,穿插在水池上方。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体现唐朝样式的灯具和书画,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唐朝的盛世。配上音乐更加凸显出浓浓的历史氛围。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城墙边的环城公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外界环境也要有一定的联系性与互动性。在护城河西边的松原与街道景观的设计与环城公园也有着一定的互动,这处景观节点体现了西安城墙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的结合,景观树池上印有历史文化,旁边是休闲区,可让游客游玩累了聚集在此处休息。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南门为永宁门,整个景观效果呈现出壮观庄严之感,并以此来配合城墙本身所带给人们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作为主入口其开放性空间较大,大量人流可聚集在此,大门后面的景墙记载着历史文化与古代诗词,地面铺装为古代的纹路拼叠而成,吸引游客的眼光。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园区对面的松原,灯具的选用上也与园区内灯具一种风格。环城公园不能孤立的存在,它周边的环境也是体现园区文化的一种体验。因此,这块的设计跟园区内相同却有不同。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此处为水景区,地面上的红色铺装上面印着历史文化,水为浅水,它与园区内其它水景为一个水循环体系。水上面倒映着城墙的影子,到了晚上也是非常的漂亮。

图片属性:立面图
图片描述:此项目区域为一个狭长的带状景观带,南北轴为游客主要行走轴线,也是全园主轴线,东西方向为辅轴,园内景观小品相互串联,贯穿整个景观带。园区内树木高度都在城墙之下,景观小品高度也要在城墙之下。园区内地形高差主轴线起着引导游客游览的作用,根据地形高差设计小品及道路。

图片属性:剖面图
图片描述:护城河两侧步道呈南北走向,其间有多个下行通道到达护城河堤岸,和环城林带相互贯通衔接。护城河两侧步道相应较窄,不能干预护城河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设计。园区内主要的景观节点和观景树木安排在靠近护城河一侧,城墙上方的游客俯瞰环城公园一切尽收眼底,为市民提供一个美丽生动的环城公园。

设计感悟

此次设计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实现对城墙遗址的保护和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基础上,打造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又充满现代活力,趣味性的公园空间。以折线为主,园区主干道体现古典的元素,次干道则体现出现代的感觉,寓意着古今文化相互融合。园区内一条历史轴线贯穿全园,它高低起伏,引导人们的视线,也是园内一大特殊色。园区内主要体现唐、宋、明、到现代的过渡,它是根据城墙的修建所经历的朝代决定的,让游客可以体验不同的视觉体验。园区强调绿色生态的设计,将雨水进行净化、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秉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绿色的生态环境。利用原有河道建设城市生态走廊,建设观景平台。绿色的生态加上浓浓的历史文化使人们踱步于河流北岸,望着青砖黛瓦,亭台楼榭,仿佛让人们置身于“近水人家杨柳岸,熏风过处玉兰开的意境中”。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