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
Activate

设计成员:冯继顺 蔡萧璐 汤思佳 潘佳贇

作品编号:ILIA-S-2016396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142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激活

成员姓名:冯继顺 蔡萧璐 汤思佳 潘佳贇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在当下政府出台了相关举措,逐步打开单位大院围墙大门,希望借此改善交通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对主题围墙的理解是:现实交通环境中机动车数量是硬伤,马路设施等硬件提升了,但是机动车数量始终大于承载力,即便单位大户打开大门也不会改变机动车的增长,然而能改变的是围墙,“围墙”存在人的心中而不能否认和排斥,摸得着的墙能满足人的个人领域、安全心理的需求。所以我们的设计重心以解决心中的围墙为目的,倡导以人为本、生态自然的人居环境、社会环境。设计中为了体现解决心理围墙,选择了两个典型场所,一个是较为敏感的场所---杭州市人民政府;另一个就是热议话题---小区。政府厚厚的围墙不仅体现在实质的围墙上或是建筑上,更在于给人望而生畏的威严感,政治化广场公园没有人的参与,浪费了空间,对于政府的这种心里围墙的改造策略小组从边界空间进行逐步打开,引导人们使用政府周边场地渐渐走进内部,让政府能走出来参与到群众中去,设计方案以”室外办公”为衔接两者的中心,联系内外,让交往打破心中的围墙,重塑新的健康的民政关系。小区的选址选在了热闹的城居环境,已被商业所浸染的老旧小区,小区设计中没有面面俱到每一街,每一巷,而是在研究范围内选择了几种典型的小区共有的空间形态,一一提出了设计方案,设计中把持着共同的目标,加强小区内部居民联系,通过集体意识形成自然的防备心理,不再依靠围墙;体现领域性,通过标志性构建,路面材质变化,从立面地面两方面体现;生态环保,增加绿化面积,软化地面,种植乔木,增强排水性;重塑围墙,做景观小品,区域标志,铺装材料等环境设施,保留材料的同时也希望可以保留人的一点记忆。再者就是如何看待商业等进入小区,有商业就是有人的消费需求,人需要方便的消费自然就会有商业进来,自然就有了形成了类似步行街式的人居环境设计方案。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围墙, 构筑起了人们的安全感与领地感,却减少了人们沟通的途径与空间。从古时的城墙,到当今社会的围栏设施,“围墙”的定义也应随着屹立千年的城墙的消失而改变了。当今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关系也应进一步和解。而我们作为设计师所能提供的“和解”的途径,即基于现状而所能建造出的利于沟通的环境与氛围。
在小区中,除了拆除原有围墙外,我们更加思考了怎样解决没有围墙后的一系列问题,交通流线、人流走向的疏导、停车问题,这之后在小区内部增设公共休息、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业之余所能进行休闲活动的场所,具备人群引力,吸引人们通过聚集的力量来沟通、交流,从而打破心理围墙,使人类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
在政府中,我们坚信拆除政府高大威严的围墙,让政府的办公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来,能有效提高政府的亲民形象。我们在政府外围的空间中增设户外办公设施,进一步促使政府办公的流动性与透明化增强,提高人民与政府活动交流的积极性,提高拥护党的积极性。通过提供一系列能促使“人民走到政府中来,政府走进人民心中”的环境设计,拆除了物质上的围墙,也拆除了人民心中的围墙,使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我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从单纯的表面化、具象的设计回归到设计的本质,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从“围墙”这个主题来说,围墙不是具象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它牵涉到人的心理、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传统认知。如何“打破”、如何“重塑”、从空间上、竖项乃至立面的设计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心理、社会的传统认知。在设计过程中力求达到设计的普遍适应性,具有其典型意义。无围墙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具有前瞻性、推广性、实用性等多种条件一直是我们设计的目标。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