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境之境----权利博弈下的复合空间设计
Vanishing Boundary---Composite Space Design U

设计成员:霍绮晴 梁榆 林桂燕 曾绮雯 陈丽群

作品编号:ILIA-S-2016391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1
热度:195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无境之境----权利博弈下的复合空间设计

成员姓名:霍绮晴 梁榆 林桂燕 曾绮雯 陈丽群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1.区位

设计说明

本项目选址于广州华南御景园一二期间的绿地,开放作为服务周边的社区公园。一方面,解决此地的通市政路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此地周围的社区公园较少且服务半径辐射不到此地,此地可以开放建设为社区公园,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推广街区制的政策。
基于对场地及周边地区的调查与研究,我们提出“无境“、”化境“、“营境”三个概念以指导设计。“无境”,即利用半下沉隧道高起3m的高差,建立共享性社区公园,实现资源共享;“化境”,即因地制宜灵活改变墙的形式;“营境”,即将山水意向融入景观,创造山水意境 。”无境之境“以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区环境。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2.上位规划及政策演变

3.周边资源分析

4.各方利益

5.现状分析

7.总平面图

6.策略主题及形态推演

8.设计分析

9.双层观景台(下层内部)效果图

10.儿童游乐场效果图

10.儿童游乐场效果图

11.中心节点效果图

12.入口大台阶效果图

13.墙的形式

14.管理系统

15.绿墙设计

17.专项设计---中央构筑物设计分析

16.噪音、尾气对策

17.中央构筑物设计分析

18.专项设计---灯光设计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19.剖透图

设计感悟

我们一开始接到围墙这个概念时第一反应是关于国家之前出台的关于居住区围墙问题的一些政策,所以我们的目标场地定在了居住区以及其附属或临近的绿地。而最后在指导老师汤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广州天河区的一块于“尴尬”处境的一块绿地。这块地方由于历史规划问题,原本的规划是北环高速到广汕路之间的一条主干道,用于分流广汕路车辆,现在却被归纳为临近的华南御景园居住区的用地,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仅仅作为漫天风尘的停车场。我们发现了这个场地因为小区“围墙”的关系而引发了诸多的矛盾点,这些矛盾点的源头就是不同人群所代表的利益关系,如小区居民出于安全、卫生诸多考虑并不希望开放围墙,而规划局希望开放“围墙”达到修路通车的目的,解决市政问题,同时小区附近的居民(岑村的居民)也希望开放场地以共享资源等等。这一系列矛盾点,让我们思考要运用怎样的方法、策略去解决,尽量达到双赢的局面,同时能够借此机会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丰富城市公共空间,这些都让我们倍感兴奋。
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修建的隧道的诸多限制条件以及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等等,但最终在老师的指点以及资料收集中得到一一解决,这一个过程也使我们获益良多。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