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与重生——城市闲置待建用地的景观化利用途径
Melt and Rebirth——Landscape Utilization Ways

设计成员:王娅琪 尹静 王婉玉 田成坤

作品编号:ILIA-S-2016365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279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消融与重生——城市闲置待建用地的景观化利用途径

成员姓名:王娅琪 尹静 王婉玉 田成坤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场地现状分析图 图片描述:包括选址、基地概况以及气候分析等

设计说明

近年来各大城市存在大量已经批复、但还未建设的闲置土地。城市公共空间用地紧张的同时又产生许多闲置待建用地,这些城市中的“牛皮癣”像不可修复的伤疤一样不仅割裂了城市片区与片区的联系,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的各个城市区位之间的围墙阻塞城市血脉。如何景观化的利用这些临时性的闲置土地,让城市肌理上的“牛皮癣”得以消融,减弱负面的边界效应,缓解公共空间用地紧张的局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方案以西安为例,对闲置待建用地进行了调研,并按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对其分类,在一环内构建点状临时性模块化服务设施性景观、二环内构建线性公共展示性的生态围合走廊、二环外营造面状的农业参与性试验田的策略来阐述城市中闲置待建用地的消融与重生的景观化利用途径,为当前城市中闲置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方案形制上用到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里坊,将其规划为以人的尺度为模块。在实施的过程中,农业景观大大增强了城市体验,建立了景观,食品,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项目在各方面都表现生态、环保、美观、高效可持续,完美的融入城市肌理之中。运用农业参与性试验田的策略来阐述城市中闲置待建用地的消融与重生的景观化利用途径,让城市的人们也能从其中找回一些回忆。方案农业参与性的试验田不仅仅满足人们日常的活动,能带来的或许也是一个城市找回文脉,找回乡土的过程。
犹如一块冰块消融之前人们可以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消融之时能品味到不同状态馈赠的神奇触碰,消融之后于泥土之中我们看不见它产生的影响,但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将来,它分滋养种子,冒芽与城市各个角落之间,它带来的影响是消融之后的城市复苏。而城市待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围墙篱笆也能很好的用景观的手法去打破。

图片属性:大单元鸟瞰图 图片描述:对空间的展示。

图片属性:大单元平面图 图片描述:九宫格最外围为1.5米的道路,中间辅以1米道路,而且各个格子之间还有地墒沟,作为人参与其中的功能。

图片属性:分析四大方向 图片描述:从取材、教育、生态、种植方面描述方案四大走向。

图片属性:各种分析  图片描述:功能分区,游客游览路线,人群集散分析,雨水流向,植物生长分析以及城市关联性分析。不同模块给人的不同空间感受,大单元功能分析图包括流线分析、搭建分析、人群集散等等。

图片属性:局部平面图 图片描述:交通道路规划除了市政道路的基础,还有九宫格式的铺装。九宫格最外围为1.5米的道路,中间辅以1米道路,而且各个格子之间还有地墒沟,作为人参与其中的功能。待建设用地内部不能种植高大乔木,只能种植一些小灌木作为绿化、遮荫所用。作物种植层种植除了一些最常见的农作物还种植一些清洗即可食用瓜果蔬菜。一些乡土植物的撒播,给城市孩子们一些趣玩。在城市背后还有一些比较接地气的”玩具”。

图片属性:临时性体现效果图 图片描述:三个月至半年临时性体现,临时性景观不仅缓和用地矛盾,改善局部小气候,而且随着建设动工体现了其较大的用地弹性。一年或更长临时性体现,临时性景观随着季节的交替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很好的应对待建设时间长短不一,时间不固定的问题。 

图片属性:效果图1 图片描述:是游客的小菜园,也提供自行车临时租赁服务。

图片属性:效果图2 图片描述:人们可以从这里学习日常 学不到的知识或者趣闻,也是儿童实践基地。

图片属性:效果图3 图片描述:在这个场地中我们不仅可以买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也可以自己当主人采摘之后售卖。在这个场地中我们不仅可以买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也可以自己当主人采摘之后售卖。

图片属性:效果图4 图片描述:这里可以家庭聚会或者会客好友等,也是一个临时休憩的场所。

图片属性:一至三环鸟瞰图 图片描述:运用在一环内构建临时性模块化服务设施性景观(点)、二环内公共展示性的生态围合(线)、二环外农业参与性试验田(面)的方法来阐述一个城市的生长源泉、消融与重生。

图片属性:整体鸟瞰图 图片描述:设计整体鸟瞰图

图片属性:总平面 图片描述:选址为西安市春临村,位于曲江南湖东南方向2公里处,占地大概3000亩,人口2000人,主要以工农业为主。2005年起开始拆迁,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待建设用地,未来可能变成小区形式。

设计感悟

方案的灵感来源是中国的鲁班锁,又称孔明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
从理念上来说,方案的生态秸秆压制的模块化构筑物也是通过扦插拼接的方法实现其用途的,鲁班锁的智慧就是通过自身结构使得模块成为一个整体;从设计形态上来说,原始的“六子连芳”形态与模块相似,为方案提供灵感来源。
鲁班锁的材料是用生态秸秆压制的,有固定的模数,其承重力学方面值得推敲。选择生态秸秆的原因是中国大量的秸秆被焚烧不仅资源浪费,也对环境提出巨大的挑战,用生态秸秆是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当城市的待建设用地需要建设的时候这些秸秆也都已经融入土地之中。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