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花园——五谷园景观改造设计
Invisible Garden - grain Garden landscape ren

设计成员:王振

作品编号:ILIA-S-2013114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设计

0
热度:148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看不见的花园——五谷园景观改造设计

成员姓名:王振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设计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前期分析

设计说明

当设想未来的花园时,我们不仅要回忆它的过去,那时花园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可观赏的园子,而且也是多产的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融入其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潜在的对话,而正是这样的一种协调关系,使得花园能够消隐在人们的生活中。面对当下的花园,设计师的参与之后,花园成了仅供观赏的地方,名花异草下花园失去了本该的真实,这也成了本次设计的初衷,设计期望回归真实的花园,不张扬,消隐在自然中,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花园将作为人与自然的媒介,使人们重新发掘自然的惊奇。 我们重新对这片花园进行定义,花园将不在仅仅作为观赏使用,通过对本土作物的判定种植,重新回归花园的真实性与丰富性,它将为人们带来新的景观体验,人们在此将感受节气与生长的关系,感受四季的轮回。人们将重新感受蝴蝶的翩翩起舞,蜜蜂的采粉,知了的歌声,新的生机在潜移默化中诞生,同时设计将场地的记忆与人群的活动结合,新的空间包含多种功能,空间因人群的不同选择带来活力,花园消释了人们固有的对花园的认识,新的花园将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惊奇与沉默之间带给人们新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环境的尊重和责任心。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前期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问题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未来畅想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设计推演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初步构想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平面图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设计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人群参与活动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设计亮点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绿色设施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小品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共享广场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苗圃实验基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沉思空间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鸟瞰图与立面图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问题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未来畅想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设计推演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初步构想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总平面图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设计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人群参与活动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设计亮点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绿色设施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小品分析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共享广场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苗圃实验基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沉思空间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鸟瞰图与立面图

设计感悟

最初的选题来自于对校园的美好记忆,记得那是2009年时场地种着浓密的高粱,压弯腰的麦子,十足的乡土气息。可是这样的记忆只是短暂,日后的场地成了一块废弃的荒地,只在夏季时种植些移植来的花卉,这些花卉在烈日的照射下奄奄一息,还需要高昂的养护,需要大量的水浇灌。每次走过总会心中有些丝丝伤痛,我们的景观不应是这样的,基于这样的疑问引发着我的思考。设计中我希望能够先从倾听场地的声音入手。分析了场地的独特气质,从景观感知入手,通过不同人群的活动引入,设计了以场地特征为线索的不同空间形式,使用者不仅可以在此感受丰富的四季变化所带来的惊奇,也可在此进行交流学习,实现空间的多重体验。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的思维障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与老师的交流以及相关案例的解读,这一过程中也在引发着我对景观对设计的思考,慢慢体会到好的设计不是追求玄幻的形式而是去设计人们的体验,景观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时间和人们的参与中慢慢拿成长的。我希望通过“看不见的花园”这一主题的探讨,妄图找寻人们失去的对田园,鸟声,四季变化的记忆,使自然重新走回人们的生活中,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思考。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