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缘窑乡-基于低碳理念的山西阳泉大村村保护与更新设计
LOW CARBON CAVE VILLAGE-Protection and renewal design of Dacun village in Yangqua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low carbon concept

主创设计:张庭铨

设计成员:陈家启 严水金 唐海涛

指导老师:王涛

作品编号:ILIA-S-WORL1244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15
热度:206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碳缘窑乡-基于低碳理念的山西阳泉大村村保护与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涛

主创姓名:张庭铨

成员姓名:陈家启 严水金 唐海涛

设计时间:2024-03-03

项目地点:山西省阳泉市大村村

项目规模:130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前期分析与设计策略

复杂地形与老旧窑洞是大村村典型区域特色,传统建筑依山而建,具有宝贵的遗产价值,更是当地居民的情感共鸣。然而,随着城市化浪潮不断推进,周边工厂不断兴起,碳排放严重、人口流失、生活环境品质下降、乡村认同感归属感逐渐降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乡村逐渐走向“失落”,大量建筑逐渐闲置,场地逐渐荒废,只剩些许老年人、留守儿童等原住民在此居住,乡村发展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地原住民以及未来“新村民”的生活需求以及气候环境,通过调研从低碳理念和人群角度制定设计策略,从建筑保护、生态治理、景观更新及室内空间改造等方面开展后期设计。

设计说明

方案选址于山西省阳泉市大村村,复杂地形与老旧窑洞是该村典型区域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失、生活环境品质下降、乡村认同感归属感逐渐降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乡村逐渐走向“失落”。因此,我们深入剖析现存问题,提出了一套低碳绿色、全龄友好的乡村设计方案。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从建筑遗存保护、生态治理、景观更新及室内空间改造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智慧乡村。在建筑保护上,我们采取微更新手法,既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又融入了新材料和绿色元素,提升了建筑寿命与宜居性。在生态治理方面,通过雨水花园、太阳能发电、污水处理、土壤治理等手段,有效调节了当地气候,恢复了生态环境。同时,我们基于全龄友好的设计理念,通过景观更新与室内空间改造,打造了一系列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公共空间与设施。这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农业及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本方案以低碳理念为基础,以人为本,保留乡土记忆的同时旨在为大村村的原住民及未来“新村民”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全龄友好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案,减少碳排放,让乡村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乡村吸引力,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低碳理念场景运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本土建筑材料,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肌理,通过和玻璃、钢材、防腐木等新材料的结合使用,节省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既保留了乡村的历史文化记忆,又展现了现代设计的魅力。设计秉持着低碳设计理念,通过生态修复性本土植物种植和土壤治理,增加乡村绿空间,软化建筑立面,营造舒适乡村微气候。我们还对低碳理念进行模块化场景运用,在不同功能空间中增设雨水花园模块、净水系统模块、太阳能发电模块、植被滴灌模块、沼气回收模块、垃圾集中处理模块等,有效的缓解当地的碳排放等生态问题。另外我们充分保留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对建筑采光、通风等进行了充分考虑,为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营造舒适的自然绿色生活空间,提高乡村吸引力。

低碳建筑分析与全龄友好空间设计

为了吸引更多“新村民”加入乡村建设,我们秉持着全龄友好的设计理念,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对整个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充分设计。首先在交通方面,我们打造了多层级,多模式的交通流线应对复杂的地形给居民出行带来的不利;其次,我们充分利用户外闲置空间,并根据空间面积划分等级,增设不同功能,规划共享性的集散广场、休闲交流空间、景观小品等活动空间。增设乡村游览路径,提高场地叙事性,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景观体验感受。在建筑与室内设计方面,我们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打造全龄友好型共享空间,设计充分利用了乡村的“窑洞”符号,打造一系列特色室内空间,彰显出乡村文化价值,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游览体验。环保可回收装饰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合理的开窗使室内得到充分的采光和通风,提高了室内活动的舒适性。

乡村未来发展模式与场景展示

最后,我们还为乡村未来运营模式提供了自己的见解。乡村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生态环境和人群之间的权衡,可以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以低碳绿色为基础,以特色文旅发展为新机遇,衍生更多的特色空间、节日活动、艺术活动等,让更多居民参与自治,携手当地政府打造乡村新名片,加大宣传引入更多乡村建设的“新村民”。此外,乡村还需积极迎合时代发展浪潮,积极打造科技驱动模式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乡村管理效益,降低成本,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大村村营造一个智慧宜居的绿色友好空间。

设计感悟

项目提出了一套低碳绿色、全龄友好的乡村设计方案。通过建筑遗存保护、生态治理、景观更新及室内改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智慧乡村。微更新手法保留建筑风貌,保存乡土记忆。生态治理恢复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促进产业发展。本方案旨在营造和谐宜居空间,减少碳排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乡村振兴。

设计亮点

项目深入剖析大村村整体“失活”原因,重点突出“低碳绿色理念”、“全龄友好设计”、“产业融合发展”、“地域特色传承”四大设计亮点。首先通过微更新手法保护建筑遗存,留住乡土记忆,利用复杂地形,打造多层次交通系统,解决出行问题;其次运用雨水花园、太阳能发电、废水处理等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打造低碳智慧乡村;再次针对需求,优化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乡村“窑洞”符号融入设计中,打造多类别全龄友好共享空间,促进居民友好共处,提高乡村吸引力,这既保留了乡村的历史文化记忆,又展现了现代设计的魅力,促进乡村和谐发展。这一亮点使得设计方案更具独特性和辨识度,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基于以上,通过生态治理、建筑保护、景观更新等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智慧乡村。结合产业融合发展和地域特色传承,为大村村的原住民及未来“新村民”营造一个智慧宜居的绿色友好空间。

专家评语

该项目设计利用了山西阳泉乡村的“窑洞”文化,打造特色室内空间,彰显乡村文化价值,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游览体验。设计考虑了村民的生活需求,利用低碳理念设计策略,从建筑保护、生态治理、景观更新及室内空间改造等方面综合设计。总体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文化表达充分,本设计方案将营造城乡统筹的和谐宜居空间,因此推荐。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