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减缓地面沉降:城市渗滤景观系统
Redemption of the Disappearing Horizon of——A

设计成员:杨子旭 尹露曦 张新霓 毕文哲

作品编号:ILIA-S-2014213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0
热度:118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消失的地平线——减缓地面沉降:城市渗滤景观系统

成员姓名:杨子旭 尹露曦 张新霓 毕文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问题简述
图片描述:关于地面沉降

设计说明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现在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的威胁。中国北京市受此灾害相当严重的城市之一,很多地面出现了塌陷。我们景观的专业人士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对被破坏的景观进行修复。造成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是地下水位的降低导致的土壤自然压实。地下水过度开采,城市大面积不透水硬质铺装也阻隔了地下水重要补充来源的雨水,这都导致了地下水位降低。我们建造了一个模型来解决这个雨水回渗的问题。模型分三不部分,一是湿地初步净化区,占地面积最大,是一个小型的湿地净化系统;二是净化区,对初步净化区的水惊醒再次净化,并建立围绕第三区的景观廊道;三是中心回渗区,主要由进行微地形处理的漏斗状绿地及中心的回渗井组成。第一二部分的主要由各种湿地净化植物组成。第三部分还包括游人可以参观游览的栈道。由这个模型组成的点-线-面的雨水回渗思想在北京被推广开来。点状系统营造结合过滤系统的小型湿地,线状系统沿着城市道路和亮马河的下沉绿色空间,可收集和过滤雨水,面状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安置我们的净化-回渗模型,它集景观和功能为一体。

图片属性:区位分析
图片描述:设计场地最终选择在北京市朝阳区

图片属性:灾难分析
图片描述:简析了关于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成因

图片属性:现有解决措施
图片描述:简述了现有的改善城市地下水回渗困难的三种方式

图片属性:构想模型
图片描述: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加快地下水回渗的景观模型

图片属性:剖面分析
图片描述:构想模型的剖断面分析

图片属性:模型分布
图片描述:对于景观模型在朝阳区多点应用的探讨

图片属性:平面图
图片描述:在朝阳公园内应用模型进行真实场地设计

图片属性:空间分析
图片描述:对设计景观进行空间转换的思考

图片属性:区域分析——初步净化区
图片描述:将组成模型的三个重要区域进行分别探讨,此为最外围的初步净化区

图片属性:区域分析——二次净化区
图片描述:将组成模型的三个重要区域进行分别探讨,此为中间的二次净化区

图片属性:区域分析——中心回渗区
图片描述:将组成模型的三个重要区域进行分别探讨,此为最核心的内圈的中心回渗区

图片属性:分区对比
图片描述:对这三个区域的空间、植被种类、渗透滤和功能等进行对比研究

图片属性:展板一
图片描述:展板一

图片属性:展板二
图片描述:展板二

设计感悟

随着城市发展,很多矛盾突出出来,这是城市化带来的代价。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从政府、社会的层面进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通过景观的手法,改善一些社会问题。在解决例如地面沉降这种问题时,要深究其产生原因,争取从根源上进行解决。解决的手法最好有可复制行和推广型。这样不止一个试点,才能解决更多问题,同时也可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其次,景观手法最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适当增加人为活动,这样可以让人们对解决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休闲娱乐。
同时,在这次竞赛中,我们了解到,做竞赛需要团队协作。一个团队协作的力量是1+1>2的效果。在定题的初步阶段,一定要多多开放思路,积极讨论,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