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野觅趣——基于自然与儿童的景观乐园设计
Picking up the Wild and Seeking Fun - Based on nature and children's Landscape Park Design

主创设计:黎诗琳

设计成员:何程嘉 陈双妍

指导老师:黄铮 吴玉萍

作品编号:ILIA-S-20231230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0
热度:142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拾野觅趣——基于自然与儿童的景观乐园设计

院校名称: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黄铮 吴玉萍

主创姓名:黎诗琳

成员姓名:何程嘉 陈双妍

设计时间:2023-08-21

项目地点:北海园博园

项目规模:120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鸟瞰效果图

聚焦于自然生态绿色生活理念,通过对北海园博园自然生态景观的修复,以圆形和弧形设计,用大量植物绿植景观装饰区分不同区域场景,达到空间节点之间的转换过渡自然。

设计说明

我们设计理念为“重回自然”。方案聚焦于儿童的绿色生活,旨在打造提供孩子们拥抱自然的野趣场所。通过对各种自然元素的组织何利用,搭建不同的活动场景。以及对自然生态景观的修复,营造良好的儿童活动的户外空间和自然环境,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使儿童与自然再次重逢。从植物入口处、寓乐大草坪、沙野体验坑、泡泡广场、趣野冒险家、绿林剧场、氧气活力圈这几个节点,来为儿童营造充满野趣和生机的游戏空间,使儿童能够充分的参与、互动和感受自然。设计将自然、艺术、活力、归属的理念与公园的建设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结合起来,重塑失落空间的童趣活力。该地原位于北海园博园,在充分考虑场地要素后,我们决定以本土以人为元素,以北海民族海洋文化为背景。塑造少年童话故事—拾野觅趣。该设计以儿童的视角出发。在各游乐功能区与景观草木无围栏阻隔,无明确的方向和入口,儿童可以从任何位置进入另一个功能区,可以在任何一个功能区观察周边的一草一木,带着最本真的童心,触碰和感受自然。该设计的外轮廓来自海洋中珊瑚花,将此简化为更简单的形状,并增加圆形和弧形的元素。该设计可以使孩子在其中感受“圆”与”缘”相遇的瞬间,以自然的名义造就野趣。

▲前期分析

此图从气候,人流,区域现状分析,引出重回自然理念,反复推敲现阶段的问题来进行改造。

▲设计分析图

详细展示项目布局和局部细节设施,同时着重展示场地节点分布现状和周围整体环境布局。

▲氧气活力圈效果图

环境优美阳光充足,草地排水良好,阶梯下沉式宽阔大草坪,突破常规设计,增加艺术感,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

设计感悟

我们团队聚焦于儿童的绿色生活,设计出拥抱自然的野趣场所“拾野觅趣”。通过对北海园博园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改造,融合北海海洋文化和本土风情。设计出环境优美,道路通畅,设施完善的全新自然生态儿童乐园。在营造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同时,助力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打造自然生态绿色生活。

设计亮点

设计方向主要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思想。从关注绿化景观转移到关注到绿化景观的使用者上,选取多种植被装饰区分不同区域场景,达到空间节点之间的转换过渡自然,营造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重建少年时代与自然的联系。道路以圆形和弧形设计引导游客在其中感受“圆”与”缘”相遇的瞬间,不断“拾野”寻觅“乐趣”。在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游客能够充分的参与、互动和感受自然,重塑现代社会失落空间的童趣活力。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