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绿色发展专项研究及文旅融合策划

主创设计:季辉奠

设计成员:史利莎、王福祥、李倩

作品编号:ILIA-P-202312045

参赛组别:专业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文旅规划

32
热度:1573

项目详情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绿色发展专项研究及文旅融合策划

设计单位: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创姓名:季辉奠

成员姓名:史利莎、王福祥、李倩

设计时间:2022.4-2023.1

项目地点:福建

项目状态:规划类

项目规模:4252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文旅规划

【项目简介】

项目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为核心目标做生态转化与文旅融合带动。立足生态、发展与未来,做最顶级的生态立体表达、最全面的内容加载共融、最创新的平台模式引领,以国际视野、中国示范、福建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国家公园世界生物模式样本的全景地,展示国际视野下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典范,展开中国国家公园风景道立体画卷,为“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做国内示范、国际引领。

图片1.png

<项目规划范围图>

【主要内容介绍】

· 绿色发展专项研究部分

  围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的总体定位提出“1+3+N”的环带绿色产业发展模型,1大核心产业—文旅产业,3大重点产业——茶、竹、水产业,N为现代农业、生态食品、未来乡创、绿色金融、生态康养、洁净医药等支撑产业。紧紧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转化进行了体系性的产业创新和思路创新,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提出了未来顶层的发展引领思路。

图片2.png

<环带产业模型图> 

· 文旅融合策划部分

 围绕“世界级山水人文绿色发展带”的总体定位,规划提出“一链·双心·多点”的空间结构,明确项目的重点抓手。

 一链: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道

 双心: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景区度假区

 多点:闽越王城、五夫镇、考亭、马伏、邵武、光泽

图片3.png

<环带空间结构图>

图片4.png

<环带重点抓手图>

【项目创新点】

1.  体系创新: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世界级的优质资源,以生态产业化为核心,提出“1+3+N”的环带绿色产业发展模型,仅仅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转化进行了体系性的产业创新和思路创新,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提出了未来顶层的发展引领思路。

2.  模式创新 规划结合区域现状核心问题,从长期主义出发,提出构建环带发展平台,以平台模式促进区域文旅产业融、投、建、运、管一体化发展,并提出环带重点项目均以运营前置思维进行策划,助力了当地文旅平台的项目实践和落地。

3.  品牌创新:通过项目前期规划,环带办及南平文旅局根据规划成果提出多项国家公园标准的制定,并依据项目研究成果积极申报了中国国家公园一号风景道的品牌申报和抢注,为南平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4.  实践创新:项目提出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风景道建设的实践落地,并迅速联动地方政府迅速落地推进251核心段的风景道建设及沿线驿站和观景台的建设,现已开工。

图片5.png

<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


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设计

以“251”国家公园风景道为重要抓手,建成体验丰富、业态创新、产业发达、便捷智慧的线性目的地。将环带世界级的山水人文做世界级的表达,线性赋能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公园风景道建设的国家样板。

图片1.png

<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一期建设路段>

图片2.png

<核心段总体布局>

  以”亿年武夷史、一条共生路”为总体设计理念,溯源武夷山历史脉络,提炼武夷山地质文化、红茶文化、山水文化、生物文化、民居文化、朱子文化等内涵特色,以门户起点、沿线观景台、驿站为媒介去呈现武夷山最极致的山水立体画卷,最广博幽深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打造一条“生态、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共生路。

图片3.png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