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洲野志—基于景观复写理论的汉阳十景之“鹦鹉渔歌”再现设计
The Reproduction Design of "Parrot Fishing Song" of Hanyang Ten Scenic Spo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Rewriting

主创设计:钱泳萍

设计成员:余思晗 陈怡平 许艳

指导老师:万敏 宋霖

作品编号:ILIA-S-20231203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2
热度:188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萋萋洲野志—基于景观复写理论的汉阳十景之“鹦鹉渔歌”再现设计

院校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万敏 宋霖

主创姓名:钱泳萍

成员姓名:余思晗 陈怡平 许艳

设计时间:2023-07-10

项目地点:湖北武汉

项目规模:1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总平图

设计选址武汉市鹦鹉洲大桥汉阳侧,原为“汉阳十景”之一的“鹦鹉渔歌”所在地,现为滨江绿道一段,更新设计范围约16公顷。设计前期根据史料记载深度挖掘鹦鹉洲历史变迁和历史资源,以期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选址武汉市鹦鹉洲大桥汉阳侧,原为“汉阳十景”之一的“鹦鹉渔歌”所在地,现为滨江绿道一段,更新设计范围约16公顷。该更新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绘古鹦鹉洲胜景图”的设计目标。结合现场调研,设计最终以景观复写理论为指导,对场地历史层、当代层及新置层进行统筹设计。
    历史层为源古诉今,重塑荒野韧性。分为河漫滩自生景观打造、一层荒野打造、二层高野趣化,从而营造繁花从生,芳草萋萋的自然风貌。当代层忆古通今,活化洲野生活。以空间体验线、历史叙事线链接空间,双线并行;以一层跑步道、一层自行车道、一层荒野体验道、二层高架游步道,河漫滩休闲道,五道贯通。未来层则借古创今,助力智慧体验。打造智能+智慧公园社区,创设新时代新概念滨江公园。综合以上策略,绘制古鹦鹉洲胜景图,进而打造原真、原境、原景、原情的滨江生活画卷。

▲策略框架

场地因其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以及独特的滨江风貌,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拥有丰富的人群活动,然而由于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江边环境凌乱等突出问题,场地也亟待更新,需要注入新时代的活力。于是该更新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绘古鹦鹉洲胜景图”的设计目标。结合现场调研,设计最终以景观复写理论为指导,对场地历史层、当代层及新置层进行统筹设计。

▲策略一 源古诉今,重塑荒野韧性(历史层)

分为河漫滩自生景观打造,二层高架野趣化,一层荒野打造三大策略,从而营造繁花从生,芳草萋萋的自然风貌。

▲策略二 忆古通今,活化洲野生活/策略三 借古创今,助力智慧体验

策略二主要为:弹性步桥,五道贯通、链接空间,双线并行。满足现代人滨江漫游需求。
策略三借古创今,助力智慧体验。打造智能+智慧公园社区。注入科技能量,使公园更加具有现代感,构建公园智慧平台,创设新时代新概念滨江公园。

设计感悟

作为汉阳十景之一的“鹦鹉渔歌”,在历史更迭下当年的胜景不复存在。设计深度挖掘“鹦鹉渔歌”历史文化,力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重现“鹦鹉渔歌”。就此提出“绘古鹦鹉洲胜景图”的设计目标,以景观复写理论为指导,对场地历史层、当代层及新置层进行统筹设计,打造原真、原境、原景、原情的滨江生活画卷。

设计亮点

1.深度挖掘历史,注重古今融合。设计场地为汉阳十景之一的“鹦鹉渔歌”,场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设计深度挖掘“鹦鹉渔歌”历史文化,力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重现“鹦鹉渔歌”。

2.主题清晰,策略新颖。以景观复写理论为指导,对场地历史层、当代层及新置层进行统筹设计,重现“鹦鹉渔歌”。实现古今融合,打造原真、原境、原景、原情的滨江生活画卷。

专家评语

该作品体现了本次竞赛城市更新的主题,以武汉公共社区为例,引入景观复写的相关理论,对“鹦鹉渔歌”滨江绿道进行设计,设计手法上以空间体验与历史叙事为主,打造智能+智慧公园社区,创设新时代新概念滨江公园。综合以上策略,该方案绘制古鹦鹉洲胜景图,设计原真、原境、原景、原情的滨江生活画卷。改方案的设计构思清晰,图面整体效果较完整,对文化历史主题进行关注,特此推荐。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