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河北涉县王金庄村老年共享社区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lderly sharing community in Wangjinzhuang village, She County, Hebei province

主创设计:宋思远

设计成员:无

指导老师:王翊加

作品编号:ILIA-S-20231201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5
热度:131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共·生——河北涉县王金庄村老年共享社区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指导老师:王翊加

主创姓名:宋思远

成员姓名:

设计时间:2023-06-05

项目地点: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项目规模:120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现状困境与场地分析

    设计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该村乡土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传统村落。随着近日河北涉县太行山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成功,作为涉县代表地的王金庄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城市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也吸引着乡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迁移,直接导致了王金庄村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格外突出。

设计说明

从1999年起,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未富先老、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现象接踵而至,且失能、空巢、独居老人不断增多,“居家养老”等模式难以实现全面的覆盖,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议题。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56%,由此可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较之于城镇地区更为严重,且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老年群体的处境较之城市更为严峻。目前,我国城市适老化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于传统村落中的适老化研究仍十分欠缺,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并不能适用于乡村,对于传统村落而言更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传统村落中,大多数子女和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或已定居在城市,导致许多老年人只能在家中独自生活,难以避免的会在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社会层面遇到诸多困境。除此以外,乡村老人也具有许多旁人所不具备的价值和能力,只是无处施展。因此,需要通过规划设计为其赋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通过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方式重新赋予乡村老人社会身份,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本设计拟在传统村落——王金庄村中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乡村社区,结合当地特有的“种子银行”机构,通过“互助共享”的形式为其赋能,并根据场地特征,提出“建立共享生活圈”的设计策略,做出规划设计,探索解决乡村养老困境的新模式。

▲设计理念、主题与规划布局

    以单个家庭为中心,五分钟内的步行距离即可到达组团内的功能节点,包括社区花园、休憩设施、娱乐设施、运动设施等。十五分钟内的步行距离即可到达街区内的功能片区,包括共享会客厅、观景台、剧院、图书馆、文化讲堂、共享集市、共享厨房、社区中心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乘坐摆渡车到达更偏远的梯田耕作。
    与普通城市生活圈不同的是,该生活圈结合了当地农耕生产需求以及特有的驴文化,提高农耕便捷性。并利用当地特有的梯田景观设置观景点,突出乡土之美。考虑到乡村老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文化共享节点传播乡土文化,发挥乡村老人的宝贵价值。将老年群体按介护老人、介助老人、自理老人分类考虑,分别为其设置适宜的生活圈

▲设计策略与社区功能

    以现状功能为依据在整个村落中设置大型功能片区,在每个组团内植入小型功能节点,完善生活圈功能。在每个组团内均形成一个5分钟生活圈,并根据场地原有的功能添补新的功能类型。使每一个生活圈都有相对完善的基本功能,以满足介护老人的基础生活需求。
    在每个街区内均形成一个15分钟生活圈,使其不仅能囊括组团内的功能节点,还能覆盖到大的功能片区,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类型。当5分钟基础生活圈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时,实现功能补充,以满足介助老人、自理老人更高的生活需求。
    空间层面,在村中人群活动频率较高处设置较大的共享节点,在空间上促进互助共享行为的发生。运营管理层面,结合村内现有的种子银行,规定每个组团在每个季度末自主推选一户互助贡献最大者,获得“免费种子奖励”。激励居民之间互帮互助,鼓励互助行为的发生,促进社区共建以及公众参与。在“种子银行”进行种子借贷时,贷款方式是“借一斤还一斤半”,当获得奖励时,可以免费挑选自己想要的种子,这样反常规的“种子借贷”业务,可以让农户受到激励,在运营管理方面促进互助共的行为,更踊跃的参与其中。

▲节点设计与效果展示

    因越来越多的老人没有余力继续饲养自家的驴,但又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不舍得卖掉,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纠结、矛盾、内疚之感。本设计在村口处设计了一间驴咖,实现了将驴集中饲养的可能性,同时也能为村庄带来收益,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大场所。驴咖由两座建筑合并而成,通过将坡屋顶延伸出来创造更多的檐下空间,中间为中空走廊,立面较多开洞,且采用玻璃进行拼接,便于人在外界与驴进行互动。

设计感悟

本设计专注于乡村现状,能够找到当下的社会痛点,聚焦传统村落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对于问题的分析十分深刻具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设计策略具有良好的创新性,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历史文化等,紧密联系实际,为解决乡村老人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设计亮点

1.选题聚焦当下社会痛点,选址于传统村落,并提出乡村所不同于城市的特征和现状问题,将适老化设计应用其中,在扎实的理论研究之上进行设计。
2.抓住乡村所区别于城市的特质,提出适用于乡村的设计策略,别出心裁,不落窠臼,在乡村营造“共享生活圈”,缓解乡村养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3.结合场地现状特征,充分利用当地“种子银行”的优势,以“点——线——面”的形式植入多种功能形成适老化生活圈;通过重点建筑改造、连通二层栈 
  道等方式增强场地连通性,提供便利,促进村民参与互助共享。
4.场地功能灵活多变,根据人群的活动特点,在不同时间满足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多样化。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