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基于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革命公园概念设计
Transmutation --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revolutionary park based on the time-space behavior pattern of tourists

主创设计:景晨新 王严

设计成员:江莎 李雅欣 黄可莹

指导老师:王光奎 董伟

作品编号:ILIA-S-20231195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1
热度:148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嬗变——基于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革命公园概念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指导老师:王光奎 董伟

主创姓名:景晨新 王严

成员姓名:江莎 李雅欣 黄可莹

设计时间:2023-05-01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革命公园

项目规模:10.3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重点阐述

设计感悟目前环境设计实践的初步研究普遍缺乏理性思考,缺少对人本关怀和充分的证据,在游客的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公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在支撑城市公园更新设计、引导游客流量等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根据游客的行为模式提出革命公园的更新方法。根据游客的不同行为模式与不同的场地停留点数量,将场地分为高热度、中热度、低热度三种场地热度类型来识别存在问题的片区。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的低热空间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区,设施落后的儿童游乐场和部分植被茂盛或潮湿阴凉的林下绿地等片区。结果表明对游客的行为模式识别有利于发现城市公园现存问题,引导城市公园更新设计并成为促进城市公园发展的重要依据。这是基于人本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更新方法,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设计说明

由于过去的规划理论和公园的原有设计不能满足现在市民多样化的需求和期望,城市公园更新是大势所趋的。本文通过对革命公园多个典型游憩行为模式进行多层次对比,以游客轨迹数据和游客游憩行为做为依据来识别城市公园现存问题。和前人主观的问卷调查、客观的指标评价等问题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兼具了理性测度和感性判断的优点,从城市公园服务主体即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使用者游憩特征出发,总结出城市公园更新中的策略,为现代城市公园更新提供相关理论和参考。
西安市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53号,是西安城区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周边居民多、交通发达、建筑多样,其内部环境资源丰富。按革命公园占地面积来看为中型公园,其空间布局为以南北轴线为主轴线的对称布局。
场地分析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分析结果三个小节。在数据收集小节,本文阐述了革命公园轨迹数据收集;第二小节利用二阶聚类分析开展游客行为模式探索;最后,本文将对场地划分片区并以停留点数量为依据对不同片区进行热度打分,并在人本背景下对革命公园不同的游客行为模式和与其相对应的不同热度片区提出合理的改造策略。

▲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对户外游憩娱乐品质需求逐步提升。城市公园是市民游憩休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质量提升受到大众关注。在我国城市中存在相当一部分老旧公园,这些公园历经时代变革,由于受限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设计理念和市民需求变迁,部分老公园如革命公园等,出现了访客数量下降,负面评价较多现象,表明其已不能满足于现代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的多元化的要求和期望。如何基于人本视角,开展对城市老旧公园的更新设计,提升游客体验成为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革命公园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市民在公园的游憩行为,将其聚类为若干种游憩行为模式,并进一步归纳不同行为模式人群在公园内不同空间的停留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察公园空间与游客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对公园不同的空间进行热度评价。最后,结合公园典型的游憩行为模式优化公园的布局、路径、景点和设施,从而改善游客的体验,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设计定位

革命公园更新改造设计总体定位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以革命亭、纪念碑、子长雕像、东烈祠、西烈祠、杨虎成铜像、刘志丹雕像等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主体,按照革命公园时间线的构思进行设计,建设为集教育、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这现存的教育资源,把历史文物全部融合到整个园区中去,成为园区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设计平面

基于使用者各行为模式的游憩模式与主要问题识别结果,提出了热中低三级公园更新模式。滨水型高热度片区结合红色文化建造景观桥,中热度片区增大水域面积以及增加生态驳岸,增加观赏性水生植被。低热度片区增加异性亲水互动区域,增加滨水栈道、挑台滨水墙体浮雕并围绕湖水周围加一圈滨水跑道。
绿地活动型高热度片区增加有关历史文化的休闲廊桥,提升草坪趣味性,增添互动性公共艺术品。中热度片区以景观路线为轴线,建造文化游憩道路扩大节点活动面积,增添互动性公共艺术品提升场地微地形。
穿越型游客主要停留在入口附近,因此在入口广场增加遮阳场所、座椅、卫生间等,提升休息空间品质。
休闲型高热度场地增加3D文化演出滚动屏,充分利用物种多样性将各种植物花卉以及文化相结合打造观赏节点提高公园的开放性和透水性,分段设计道路景观,增加交谈空间。
游览型多停留在园区道路上,因此场地沿路增加文字地刻引导游客动向,增加趣味健身设施与座椅搭配植物提供休息遮阴场所,打造多条不同游览目的路线。
广场活动型高热度场地增置公共艺术小品提高文化氛围,中热度场地雕塑节点、花坛、文化墙、互动性活动节点跌水提高驻留时间,低热度场地增加适老化设计。历史文化型场地保留历史建筑,增添文化艺术展览区,串联公园历史文化线索,增加历史实景文化表演区墙体浮雕串联历史节点。
尽管,这项研究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游客行为模式的识别和革命公园内场地停留热度的定量评估。但是,在行为模式的识别、六类场地片区的合并和划分、三类场地停留热度的划分依据以及更新策略的提出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未来应加强对游客游憩行为与公园物理空间环境关系的研究,为城市公园的人性化更新提供更合理、准确的支持。

设计感悟

项目通过对革命公园多个典型游憩行为模式进行多层次对比,以游客轨迹数据和游憩行为做为依据来识别公园现存问题,和前人主观的问卷调查、客观的指标评价等问题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兼具了理性测度和感性判断的优点,从城市公园服务主体即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使用者游憩特征出发,总结出城市公园更新中的策略。

设计亮点

本文对城市公园的更新策略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它不是单纯的民意汇集,也不是专家观点下的人文尺度,而是以游客游憩行为模式概念为框架提出的新理念。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多种行为模式的多层次比较,找出目前城市公园更新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革命公园更新的具体建议。
由于过去的规划理论和公园的原有设计不能满足现在市民多样化的需求和期望,城市公园更新是大势所趋的。本文通过对革命公园多个典型游憩行为模式进行多层次对比,以游客轨迹数据和游客游憩行为做为依据来识别城市公园现存问题。和前人的主观的问卷调查、客观的指标评价等问题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兼具了理性测度和感性判断的优点,从城市公园服务主体即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使用者游憩特征出发,总结出城市公园更新中的策略,为现代城市公园更新提供相关理论和参考。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