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练荣川
设计成员:黎弘彪、苏文安
指导老师:郑红彬
作品编号:ILIA-S-20231191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乡村闲置空间活化再利用——以汕头市蓬州所城为例
院校名称:汕头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郑红彬
主创姓名:练荣川
成员姓名:黎弘彪、苏文安
设计时间:2023-05-30
项目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
项目规模:35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场景鸟瞰效果图
该地为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蓬州所城,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乡镇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乡村中存在大量的荒废闲置场。而如何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探索国内乡村中大量荒废的闲置空间?如何充分激发闲置空间的潜力?拓展其存在的价值?这个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话题。设计由在地性、适宜性开展,以点为例,探索不同乡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
设计说明
▲场地分析
场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能江街道。于汕头市区西北部,桑浦山东麓现分割为蓬洲东、蓬洲西、蓬洲北四个社区居委,隶金平区能江街道,村居面积约205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我们的新建筑位于蓬州所城内的某村道旁,场地最显著的特征是一颗近百年树龄的古榕树,其榕树根茎之下为蓬州古城历史遗留的古城墙。
▲设计推演
该公共空间建筑分为两大功能体块,其一为村史馆,主要用作文化展览与公共阅览自习室;其二为村民活动中心,围绕着古榕树而诞生的灰空间。由于两个建筑体块被村道所分割,通过架设 5m 高的天桥使之相连,从而实现人车分流。
新建筑周边有 4 个信仰场所及一个养老院,场地流动人群及长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所以在设计之初,我们想在满足村民的文化交流、村史展览需求的同时,更多的是想为老人提供一个能够休闲交流的场所,消解他们的晚年孤独,也能够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凝聚力。
▲使用场景
建筑坐落在人来人往的村道旁,道路两旁开满了商铺,在平日里这条狭窄的道路非常热闹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整个村道处于一种快节奏的状态下。而我们的新建筑置入后,能让蓬州所城内的闲置空间再重新活化利用,使原本快节奏下的道路变得舒缓,给匆忙的行人提供了一个休止符选项。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本作品以汕头市蓬州所城为例,积极探索乡村闲置空间的使用方式,激发其潜在的价值,提升乡村形象与乡村村民生活质量。同时以当地乡村村民实际需求与当地潮汕建筑文化为中心,减少了现代公共空间与当地建筑群体的冲突。图纸表达清晰,内容丰富饱满,予以推荐。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