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田家——基于“双循环+零碳”视角下天水市马鹿镇大滩村村庄更新改造设计与研究
LongChuanTianJia--Renov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of Datan Village, Malu Town, Tianshui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cycle + zero carbon"

主创设计:贺欢  杨小泽

设计成员:庄秋实 刘璐 孙钰含

指导老师:李珺杰

作品编号:ILIA-S-WORL1181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美丽乡村

5
热度:273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陇”川田家——基于“双循环+零碳”视角下天水市马鹿镇大滩村村庄更新改造设计与研究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珺杰

主创姓名:贺欢  杨小泽

成员姓名:庄秋实 刘璐 孙钰含

设计时间:2023-04-01

项目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项目规模:1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美丽乡村

乡村规划

设计说明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整体环境质量堪忧,全球面临生态脆弱、经济脆弱与社会脆弱等诸多问题,总体环境承载力差、动物疫病频发,能源枯竭。大滩村位于天水市下辖,人口流失比较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社群体系不完整,社会与乡村都亟需发展与改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我们针对零碳与双循环视角对天水市马鹿镇大滩村进行村庄更新改造设计与研究。总体方案从双碳政策的大背景反思,结合现状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减少建筑物对环境影响的有效策略是增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使用高效的隔热和隔音材料对于提高热舒适度和减少城市噪音的影响、改善健康状况和用户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使用热效率高的建筑解决方案也有助于减少建筑运行阶段供暖和制冷所消耗的能源。
建筑业消耗资源、能源的严峻现状已摆在眼前,我国秸秆资源储备丰富,在摒弃了传统焚烧处理方法的情况下,秸秆使用仍然是乡村的一个重大问题,秸秆作为建筑材料和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可以节省近75%的采暖和制冷费用,通过在建筑行业创造废物回收机会来促进碳循环是鼓励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本次设计在双碳背景的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复合视角下,贯彻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以及社会可持续的理念,从家庭单元的零碳循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减少碳排放的整治,扭转衰败和环境污染。将秸秆作为农业、生活、建筑的碳循环载体,营造立体生态系统固碳,实现综合农业产业碳循环。完成天水市大滩村的美丽乡村改造设计。

场地分析

环境模拟

技术图纸

设计感悟

设计建成环境影响低碳健康五要素的评估体系,同时构建零碳社群提升大循环与零碳单元整治小循环两个循环进行多方面的更新提升与改造,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碳排放,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助力大滩村早日实现更新远景、焕发生机,同时成为地区低碳化发展美丽乡村的示范典范,推动全国美丽乡村低碳建设。

专家评语

该作品通过构建零碳社群提升大循环与零碳单元整治小循环两个循环进行多方面的更新提升与改造,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碳排放,在“双碳”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有效可行的减碳模式,具有一定的新意。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