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蓝绿重“编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严军
主创姓名:姜沅利
成员姓名:逯佳祥 杨晨宇
设计时间:2023-02-15
项目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
项目规模:51.2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
本设计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河畔,该设计旨在在原来的生态肌理下,将场地改造设计成能够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公园,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巧妙结合在一起,起到洪水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重功用。设计中,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水位线变化设计不同的驳岸形式,将原本规则的水渠改造成蜿蜒的水系。此外,深度挖掘采石河流域的太白文化和跳和合等民俗风情,结合交互设计,创造全新的游览体验。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设计移除了人与河流之间的障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近距离接触水体,他们开始享受和保护水系。
设计感悟
创新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场地内原有植被、水系等生态资源,根据场地特点和设计理念营造出不同的生态湿地景观,提供复杂多样的观感体验。以可持续为出发点,在规划与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场地的实用性及后续管理、提升。
创新二:考虑地域环境特色,营造特色性景观,延续周边采石矶的太白文化和采矿文化,创造出美观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设计。此外,在设计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比如设置生态实时监测网络平台和互动装置,提升与游客的互动性。
创新三: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打造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内的芦苇、水杉等湿地植物以及一些鸟类、水生鱼虾都能进行再加工,利用再加工的形式在场地内置入更多有趣的活动,增加趣味性。使马鞍山采石河湿地公园具有特色理念,具有完整性、自然性、生态性、主题性。
设计亮点
根据湿地公园的设计原则,最大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同时延续采石矶一带的太白文化和马鞍山市的采矿文化,保证场地集文化、生态、科学教育、科研、经济等多重价值,符合时代的发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