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盒·愈合 —— 基于儿童心理健康疗愈的五缘湾湿地公园设计
Healing Horizons: A therapeutic landscap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主创设计:林秋暧

设计成员:黄舒泓 杨佳莉 罗雨洁

指导老师:沈员萍、姚雄、柯美红

作品编号:ILIA-S-WORL1176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7
热度:1840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于盒·愈合 —— 基于儿童心理健康疗愈的五缘湾湿地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沈员萍、姚雄、柯美红

主创姓名:林秋暧

成员姓名:黄舒泓 杨佳莉 罗雨洁

设计时间:2023-02-20

项目地点:厦门湖里区

项目规模:101.1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总平面图及问题分析

在卫生事件、社会突发热点事件将人们对于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情绪问题的关注提高到更高的程度的背景下,健康景观、疗愈景观在具有疗愈景观资源的场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厦门在疫情后的一研究结果表明“厦门39.5%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异常,高于全国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6.3%)”,加上时下“蓝绿空间具有更好的疗愈效果”这一研究的深入,使得“儿童心理健康疗愈景观研究”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具备了可能性。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疗愈为主题,旨在将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手段,将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需求融入全龄友好综合公园设计。卫生事件、社会突发热点事件将人们对于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情绪问题的关注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此次主题特别关注到“15岁前的心理问题会对一生精神健康问题产生影响”这一特点,因此本设计采用全新角度审视规划理念,将健康城市的自然生态修复特点与适合儿童青少年心理疗愈的生态景观空间相结合,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服务和帮助。
项目选址于厦门湖里区五缘湾湿地公园,选址周边主要用地有教育用地和居住区等。此次设计重点聚焦在规划构思、空间布局、空间营造、细节处理四个方面以阐述儿童青少年心理疗愈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专业理论研究结论结合时下蓝绿空间疗愈效果以及健康景观设计的热点,深入细化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儿童青少年的视角出发,打造一个在空间上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综合公园。

▲策略生成

基于对场地现状的分析、资源的梳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场地人群需求分析四大方面的分析,提出“以盒串盒,营造独特疗愈空间”的核心策略。每一个景观“盒”都是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功能空间。并置入情绪测试景观盒模型,游客可通过在景观盒进行情绪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找到对应的站点进行空间体验,以此来达到“对症下药”的疗愈效果。

▲鸟瞰图及效果图

场地的重点在于空间设计上的多义性,所以在后半部分的展板展示中,以较大的篇幅来阐述各个分区内详细的空间设计。

▲分区详图

通过四个分区详图的展示,以及对核心策略的回扣可直观得看到设计的重点,每一个小场景效果图就是在场地设计规划布置的“景观盒”,游客根据不同的需求,自主选择在不同的“景观盒”进行沉浸式空间体验,以此达到疗愈、愈合的效果。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概念不仅结合了心理学专业理论、时下蓝绿空间疗愈效果以及健康景观设计的热点,且与生态修复理念相结合,旨在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服务和帮助。此次设计关注的是城市更新下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也紧扣此次大赛主题“打破边界”进行规划设计。在主题及规划设计概念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设计亮点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有着疗愈景观的巨大潜能,在调查研究该场地使用人群的心理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场地的生态、人文价值。在保留场地历史肌理的情况下,结合心理学方面专业概念,通过年龄的划分、版块的划分、流线站点的规划、情绪测试景观盒的置入等手段,使场地达到疗愈景观、健康景观的规划效果。整个设计的重点是在基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研究后,对整个场地的空间进行重新的梳理和空间规划布置以及具体空间的设计。并置入情绪测试景观盒的建立,达到真正“对症下药”的疗愈效果。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