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林晓帆
设计成员:毕倩茹 雷佳宁 冯湉婧
指导老师:于凯文 秋原雅人
作品编号:ILIA-S-WORL1172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其它 - 综合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海上游牧——基于GH的渔排经济设计
院校名称: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于凯文 秋原雅人
主创姓名:林晓帆
成员姓名:毕倩茹 雷佳宁 冯湉婧
设计时间:2023-03-20
项目地点:福建省福州市罗源湾鉴江镇
项目规模:7.48k㎡
项目类别:其它-综合
▲项目展示
海上社区是渔村借助渔排在海上空间的延展,打破了沿海地区各村固有的行政区划,未来应继续探索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渔村振兴模式,倡导BIM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指导沿海聚落的海上社区建设,为滨海生产与生活空间的有机融合与动态平衡提供新思路,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利用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体系赋能。
装配式海上木屋,设计意向来源于抗震性能良好、稳定性强的泉州八角塔。木屋的主要承重元件提前预制,在确定渔排基本单元骨架后布置柱网并固定渔排,最后进行预制构件的搭建,完成海上木屋的建造。建筑上层是人们居住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底部架空为水产养殖、晾晒等活动提供半户外平台,同时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设计说明
▲前期调研——基地背景&现状分析
项目基址位于福州市罗源湾鉴江镇湾外海域。滨海聚落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开发价值远高于陆地,渔民们的经济收入来源多依附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也使得该片海域“三生空间”保护与海洋环境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数据分析——渔排类型&智能场景营造
设计针对沿海地区渔排空间人居环境改善、水产养殖优化及海洋环境治理问题,以福州市罗源湾为研究对象,在罗源湾湾外养殖现状及现场调研实践的基础上,运用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平台,总结归纳渔排类型,分析渔排空间内在形成机制,并从建立海洋垃圾回收系统及创建海上智能场景出发,构思集日常生活与生产养殖活动为一体的海上智慧社区建设。
▲设计层面——算法架设&实施前景
基于游牧思想,利用GH黏菌算法结合多种偏好模拟规划多方案航道生成。而后采用AHP技术,通过加权计算并考虑当前专业人士和学者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见,确定理想的渔排规划方案。最后从现有渔排数据库中根据养殖品种选择基础模型并使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演化,以确定该地区渔排单元的最佳配置和养殖工人的分配,在确保养殖密度合理高效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水产养殖利润。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全面分析项目特质,挖掘设计亮点,结合BIM技术对设计进行详细的解读
设计考虑了海上社区的发展和建造形式同时结合了参数化设计方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