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纳·调息-泰安市天平湖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Flexible Acceptance · Conditioning—Taian Tianping Lake Waterfront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主创设计:孙海蓉

指导老师:王智

作品编号:ILIA-S-WORL1168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0
热度:161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柔纳·调息-泰安市天平湖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其它-江西工程学院-其它-抱石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智

主创姓名:孙海蓉

设计时间:2022-09-30

项目地点:山东泰安

项目规模:2.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前期分析与理念解读

设计说明

柔纳,即柔性接纳洪水,以柔承洪;调息,意为适中放松,松而不懈,调养生息,弹性恢复。然后合此二者得以达到坚韧不折,稳定抗压。根据对于韧性承洪做出自己的理念解读,即“坚韧不折,稳定抗压”“以柔承洪,弹性恢复”;并于空间营造相结合,以承洪的需求出发,将理念运用到滨水公园的复合功能空间,冗余空间,竖向空间,驳岸空间中;根据恢复的需求,将理念运用到滨水公园的生态过滤空间,生态浮岛空间,弹性空间,生态科普空间。

方案设计与效果展示

天平湖滨水公园的系统规划对天平湖滨水公园的道路系统和功能布局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形成两轴一脉三片区的系统格局。以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形成南北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南北一级道路,直接从居民区通向滨水区,既方便人们进入公园滨水区域,又方便防灾疏散。二级道路划分中心片区,形成入口广场区,中心广场区娱乐观景区和亲水台阶区。沿贯穿东西一脉形成东西一级道路,连接东、中、西三片区,形成儿童区、阳光草坪区、多功能区、休闲阅读区、生态过滤区这几个较大的功能分区。分割东西的中心主要轴线和连接东西的次要轴线,串联形重要景观节点形成景观轴线。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利用,将70%以上的土地作为绿地使用,使景观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其韧性承洪的作用。

设计感悟

希望能够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城市的发展方向,将韧性承洪理念与滨水公园相结合,提高天平湖滨水公园的承洪能力和遭受洪涝灾害后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从而利于天平湖滨水公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亮点

牢牢把握泰安市天平湖周边地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利用韧性承洪理念与滨水公园的有机结合,努力将天平湖滨水公园打造成泰安市岱岳区的特色景观打造一个与能够承受洪涝灾害以及在灾害后可以自主调养生息、弹性恢复的滨水公园。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