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孙圆圆
设计成员:王舒莹 孟令鋆
指导老师:万博 夏海山
作品编号:ILIA-S-WORL1168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城市绿脉——绿色生态下的站城融合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万博 夏海山
主创姓名:孙圆圆
成员姓名:王舒莹 孟令鋆
设计时间:2022-12-09
项目地点:北京丰台站前广场片区
项目规模:12153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
调研分析
基于对周边环境的现场调研和进行分析。功能方面,本设计场地周边区域融合了文化、体育、商业、科技、教育和各种配套资源,但存在问题是过于分散、距离居民区较远。绿地方面,场地周边绿地更多的集中在丰台站北侧空间,丰台站以南存在绿地缺失的问题。文化方面,丰台站所在片区有文化宫、卢沟桥等历史文化点位,但距离设计场地较远且分散,而住宅区聚集处缺少文化中心,居民难以感受到文化氛围。区位和历史文脉方面,丰台站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作为百年老站在历史文脉有很深的文化积淀。人群分析方面,主要从住户、办公、外来三类人群的活动、游客、青年、家庭、办公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丰台地区的人口比例和年龄构成进行分析。
同时对社会生活中现存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的目标进行分析和思考。对TOD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思考绿地公园导向下的TOD模式,并与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进行结合。对丰台站片区的上位规划进行分析,得出设计的目标是承接一轴两带规划,串联区内历史文化,公共服务,创业产业,公园绿地多元资源。传承百年丰台,打造活力新城。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得出现存流动之隔,文化之滞,沟通之阻的问题。
设计说明
面积推导
比较了1.0—4.0范围的容积率演变,探究不同容积率下各类功能空间的占比情况。通过对综合型TOD功能演变分析得出主要的四类功能。通过吸引力圈层法则,选取不同距离和人口的居民区,获得吸引力比值,确定核心圈层、次级圈层和过渡圈层所占比例,最终确定面积。并通过商业饱和度法进行商业部分面积的计算。最终计算得出面积分布图,主要分为文化、商业、金融办公、酒店居住四类主要功能,地下部分主要为商业配套、停车和预留发展空间。
方案形成
设计的出发点是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主要从回顾过去、保留文化,立足现在、解决问题,展望未来、对接上位三方面展开。
以问题导向,聚焦现状,贴合上位规划,弥补绿地缺失,缓解进出压力,生态融合发展,疫情健身热潮,亲近自然需求,情绪价值、城市触媒理论支撑,打造以绿地公园为导向的商业文化综合体。对周边范围的绿地、居民区、商业、市政服务功能区,以及路网分布、交通接驳进行分析。结合周边情况,地块合理定位,路网体系规划,体块生成细化,广场廊道置入,并结合景观设置覆土建筑,进行初步的体块形体生成。
方案深化
首先是根据前期分析推导,确定功能区并进行功能的细化分类,最终确定了方案的面积配比和经济技术指标。功能方面将周边产业载体汇聚,多元复合功能植入。打造沉浸式城市商业文化综合体,商业、文化科技、办公、酒店、健身、美育、会所多元功能融合。传承丰台百年历史,链接青年与城市,过去与未来。
通过小的功能节点串联场地,带动片区活力,助力丰台片区转型蝶变。运用视觉显著性理论进行分析,从丰富丰台站城市天际线的角度出发,考虑出站人群面向场地的视觉感受,形成场地内建筑高度层次的变化。 场地中心的景观节点主要是围绕活力步道展开,其他景观节点主要以公园整体串联。从绿地公园导向出发,步道和公园通过运动将TOD的活力渗透给城市。
活力步道的置入提供了多种绿色运动的方式。 打造城市绿轴,倡导运动导向,生态至上,活力步道引领丰台新风尚。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源动力。 设计注重人本导向,关注城市的空间设计对情绪价值的作用,聚焦情绪价值与场所精神联系平衡。 对文化科技美育功能部分的单体建筑进行深化设计,打造城市展厅、博物展览、艺术交流、教育培养的多元功能综合体,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竖向布局注重土地分层利用,打造多维立体交通景观空间,功能合理分布。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作品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主要从回顾过去、保留文化,立足现在、解决问题,展望未来、对接上位三方面展开。设计思路清晰,图纸表达较好地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意图,设计充分利用周边空间资源,融合多元功能,激活城市空间。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