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视角下的功能重生与角色转换——海珠区旧工业厂房改市民活动中心设计
Functional Rebirth and Role Transformation from a Dual Carbon Perspective——Design of the Citizen Activity Cente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Industrial Factories in Haizhu District

主创设计:郑细川

设计成员:张钧涵 彭威浩

作品编号:ILIA-S-WORL1159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

7
热度:1646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双碳视角下的功能重生与角色转换——海珠区旧工业厂房改市民活动中心设计

院校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主创姓名:郑细川

成员姓名:张钧涵 彭威浩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选址分析与河涌面效果图

从宏观区位到选址周边的环境条件分析,再到使用人群以及建筑自身的特色分析,为后续建筑的改造定出大方向和空间操作的切入点。

设计说明

选址与设计目标:
立足实现“双碳”,试点提升广州老城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品质的目标,我们选取了广州市海珠区的一栋旧工厂,对其室内外进行整体改造,成为开放的市民活动中心。
场地周边聚集大量新建的公寓式住宅,国企单位的老旧小区,城中村。居民多,但是步行圈范围内缺乏一个明确、开放、能提供给所有市民日常聚集活动的公共场所。
在综合考虑改造目标、宏观区位,周边环境特色后,我们将选址确定于南石28号创意园下方一栋体量大且独栋的旧工厂,其西南临河涌且可远眺江景,具有较好的公共空间的基础属性。我们认为其改造态势可以运用内嵌空间的手法,扩大与外部的环境渗透,提升其作为大体量市民活动中心的公共属性,在广州夏季风的方向上斜插嵌入,使得建筑通透且有较强的自然通风散热能力。
分层的共享:
设计在建筑西南角的二层进行局部架空,并用大台阶渗透进下方的城市转角小广场,作为所有人都可进入共享的望江休闲平台。在建筑的两个长边立面上斜插出夏季风道,形成岭南的“敞厅”格局,并层层退开,塑造出鲜明的建筑主入口形象,并在首层形成完整的环形散步道,而二层以上退出来的小平台则作为临近活动室附带的共享小空间。在首层中庭的小剧场上方和西南侧图书阅读室的顶层设置屋顶花园,作为24小时开放所有的大共享空间。
低碳与未来:
建筑现阶段划分大中小三类活动室空间,并可根据未来的需求灵活划分改造。在低碳的设计理念下,设计采取了被动式与被主动式技术,协同调节。如调整东西两侧顶层与屋顶构架的间隙变化提高通风散热效率。而在主动式技术上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并结合gh平台wallaci、human等插件结合遗传算法设计了后期运营中的模拟优化模型和程序,并对可视化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交互进行了探索,通过传感技术与西侧外立面的电转动竖向遮阳板、屋顶天窗开合角度相结合的节点构造,调节室内的光照、风速。在装配化构件方面,设计了固定尺寸的随机参数化遮阳板程序模型,兼具装配化生产和错落的韵律感。

亮点空间展示与空间行为、节点设计

改造置入了低碳技术,并初步思考了各处节点的构造设计,在落地性和空间设计创意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克制地为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置入设计亮点,在中庭置入拾级而上的连廊楼梯,在沟通两侧房间的同时,串联了室内两处最大的屋顶花园平台。而中庭连廊本身亦像艺术雕塑,成为室内外的视觉焦点。丰富的空间亦可适用多种人群,催生多种休闲的社交行为。

低碳设计与分析验证

从“双碳”视角切入改造,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考量,运用岭南的“天井”、“敞厅”适应地域气候的传统空间策略,为建筑置入虚空间,提升其被动通风散热的效率,同时,综合考虑运用了主动式绿色技术。人居空间的舒适度是重要考量指标,我们从多项数据对设计后的空间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算的结果反馈,对建筑细部空间、节点设计等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剖面分析与平面图

二层局部架空形成临江平台,底层中庭沟通了临街道路和河涌景观带,中部的层层退台,退出夏季风穿梭通道的同时,把建筑最具自身工业特色的牛腿柱作为视角焦点进行展示。活跃的空间也将给附近居民带来更多休闲舒适的体验。设计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沟通,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对话,做出试点探索的思考。

设计感悟

选题设计上十分契合本次大赛“双碳”、“城市更新”的主题,而在选址和改造功能取向上,体现了对提升旧城区人居环境质量,以点破面的探索思考。基于历史人文关怀的态度,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框架。在置入低碳技术的同时,在落地性和空间设计创意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克制地为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置入设计亮点。

设计亮点

1.在置入低碳技术的同时,在落地性和空间设计创意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克制地为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置入设计亮点。
2.在选址和改造功能取向上,体现了对提升旧城区人居环境质量,以点破面的探索思考。
3.运用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设计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方案阶段在低碳指标计算和方案优化的效率,方法具有较强适用性。
4.对工业建筑的改造保留特色展示做出回应。

专家评语

主题鲜明,思路清晰。 功能重生,改造合理。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重燃烟花——城市公园应对烟花困局可能

编号:ILIA-S-WORL11819

热度:2847
严佳瑜

“浮圩”万顷——地铁开发后的岭南水乡高线公园综合体设计

编号:ILIA-S-WORL11817

热度:2836
吕姚霏 谭咏荷 刘凌云 李昕 林昕

交通分岸 水漾清波

编号:ILIA-S-WORL11813

热度:18465
史瑞翔 刘瑶涵 张博超

春风十“里" · 共同缔造——基于低碳发展理念下的参与式社区微更新

编号:ILIA-S-WORL11806

热度:4611
舒立扬

采闲城下

编号:ILIA-S-WORL11796

热度:1262
李博宇

国药北京生物203号研发大楼

编号:ILIA-P-WORL11789

热度:1651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太阳岛宾馆环境提升工程

编号:ILIA-P-WORL11670

热度:1224
一森生态

喜迎旅发·牡丹江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方案设计——体育公园提升方案

编号:ILIA-P-WORL11668

热度:1459
一森生态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出入口景观建筑设计实施方案

编号:ILIA-P-WORL11653

热度:216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枝江市建材市场口袋公园

编号:ILIA-P-WORL11651

热度:1541
宜昌筑云间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山语鹭府

编号:ILIA-P-WORL11649

热度:1253
杭州勤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洞头半屏岛韭菜岙村旅融合项目暨半屏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及停车场工程

编号:ILIA-P-WORL11642

热度:1331
浙江新创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温州灵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大楼(暂名)

编号:ILIA-P-WORL11641

热度:1319
浙江新创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泰兴市姚王街道桑木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编号:ILIA-P-WORL11565

热度:1971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院有限公司

“融合生长”——襄阳岘山体育公园更新改造设计

编号:ILIA-P-WORL11564

热度:1634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月公园景观生态修复与改造设计方案

编号:ILIA-P-WORL11560

热度:1462
广东广府建设有限公司

绿城西安全运村丹桂苑

编号:ILIA-P-WORL11556

热度:2150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

编号:ILIA-P-WORL11555

热度:209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原河云墅

编号:ILIA-P-WORL11551

热度:1746
九易庄宸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畔-荷香望亭

编号:ILIA-P-WORL11550

热度:1265
丽贝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舞动的画卷 —— 北京大运村办公楼院落改造

编号:ILIA-P-WORL11544

热度:1569
北京中天建中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科技城•医药供应链CSO中心项目

编号:ILIA-P-WORL11539

热度:1421
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民邦•璞樾

编号:ILIA-P-WORL11536

热度:1502
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成都天府怡心湖A区公园项目设计

编号:ILIA-P-WORL11535

热度:4033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物联大道东侧绿带生态修复项目设计

编号:ILIA-P-WORL11534

热度:1728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福田TOD城市绿廊及配套道路工程二期

编号:ILIA-P-WORL11533

热度:2076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 · 中⼭⾏馆

编号:ILIA-P-WORL11528

热度:1556
上海五贝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编号:ILIA-P-WORL11527

热度:2184
杭州造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大疆深圳总部-天空之城

编号:ILIA-P-WORL11525

热度:2453
上海五贝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新疆喀双隧洞进水口景观方案

编号:ILIA-P-WORL11524

热度:1440
陕西江河水利水电土木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