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街坊-基于城市更新视角下晋中历史街巷重塑计划
Vertical Neighborhood

主创设计:闫博文

设计成员:无

指导老师:吴静子

作品编号:ILIA-S-WORL1157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26
热度:225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垂直街坊-基于城市更新视角下晋中历史街巷重塑计划

院校名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吴静子

主创姓名:闫博文

成员姓名:

设计时间:2023-03-12

项目地点:山西省晋中市

项目规模:108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封面图版

本版包括轴测俯瞰图、平面布局阐释等

设计说明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保存有大量文物古迹、地方文脉并能较为完整呈现出传统生活状态的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关注焦点。自1986年我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这一概念来,经历了由过往旧城改造中的拆旧建新向“小尺度、微循环、渐进式有机更新”的认知与实践转变。而纵观国内诸多历史街巷改造实例,相对注重之风貌延续,实现“物质-精神”二元对立认知,整体呈现更新模式单一化、人文记忆缺失化、古街生活隔绝化等。而“垂直街坊”这一概念立足于降低历史建筑折损化的同时推陈出新,修葺历史建筑的同时填补历史街巷更新视角中的空白。从宏观与微观双视角共同着手,深层次折射街巷之文化内涵与人文记忆,将传统重构,实现古今共融共生的街巷气息。此次设计以晋中太谷历史街巷为基址,试图将“垂直街坊”这一概念得以实现。旨在强调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为第一要义,通过对当地建筑特有元素进行转译,剥除历史建筑的繁琐代之以现代的简约从而实现有深度、有来源的构筑物体系的设立,继而通过并置组合的多维模式实现统一且对立的主题构筑物的区分,再以悬空廊道与构筑体系形成起承转合之呼应,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垂直街坊。

分析图版

本版包括效果图、地理区位分析、晋商文化分类阐释、周边环境分析、配套景观分析、设计思维导图、概念思维导图等

分析图版

本版包括轴测效果图、概念剪影阐释、构筑单体阐释、构筑组合阐释、构筑立面图、营建模式设计、运营机制设计等

分析图版

本版包括立面效果图、视点效果图、历史街巷原生建筑形制图、古城交通流线图、游览路线设定图以及南街廊桥、构筑结构图等

设计感悟

该项目历经两个月的调研时间,深入挖掘晋商牛耳--晋中太谷的历史文化,以晋商文化为锚点,充分结合地域民居、民俗、人文、饮食、教育五个方面与新兴构筑巧妙融合,在给予来往行人观赏合院、游览古街的一种全新视角。此外,基于城市迅速更新迭代的现状下,纵观我国各历史街巷设计愈来愈趋同,大体呈现千城一貌态势,快速的迭代进程中夹杂着人文记忆、历史脉络、地域特色的逐步缺失,本作正式立足于此,尝试以适应当代的全新手法,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展开整体与细节并重的设计方式,力图为解决广泛面临问题提供范式。

设计亮点

被誉为“小北京”的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是明清晋商璀璨史册里尤其重要的一页,地处晋中盆地中心,堪称晋商故里。它毗邻平遥、祁县等历史文化名城,是典型的晋商县邑,素有晋商牛耳之称。该街巷位于太谷古城的核心区,至今尚存,临街建筑形貌大体良好但街巷整体呈衰败之势。街巷包含以鼓楼为中心及四向延展的正街与并置的若干窄巷,经纬错杂。街巷附属省保文物建筑包括鼓楼、无边寺白塔等多处文物,它们安静的陈述着晋商故里的璀璨过去。

通过对太谷街巷发展历程与建筑营造特征进行梳理并解析其在场所功能转换中体现的空间布局与营造手段。基于对晋商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理解,以票号、摄生、民居、民俗、国学五方面通过“垂直街坊”这一媒介共同诉说属于太谷的全部记忆。通过对传统木料、GLT胶合木、耐候钢、植物基聚氨酯泡沫板、智能玻璃、光伏瓦等绿色低碳材料的发掘和利用,延续加固支撑体系,通过模块化组装新生钢木构筑系统,在并置、组合、排列的方式下,以传统营造手段容纳了教育、商业、游憩、休闲等多重功能。突破既有历史古城更新模式,规避更新单一化,最小化干预原生街巷以达成历史街巷更新与低碳节能的双重目标,使历史场域与人文记忆始终以可持续状态折射晋商魅力,转衰而盛。

专家评语

选题符合,图面表达精准,设计构思完整,能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处理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和场所功能转换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