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立影——利用海洋可再生资源的生态湿地公园设计
The Lake Reflections——Design of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Using Marine Renewable Resources

主创设计:王潇佳

设计成员:陈钦钺

指导老师:刘森,齐飞

作品编号:ILIA-S-20221137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42
热度:365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平湖立影——利用海洋可再生资源的生态湿地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刘森,齐飞

主创姓名:王潇佳

成员姓名:陈钦钺

设计时间:2022-06-30

项目地点:青岛李村河入海口

项目规模:31h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总平面图及场地前期分析等

设计说明

该场地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李村河入海口附近,占地面积约31公顷。场地周围交通较为发达,场地东侧有地铁站和公交车站;场地周围的场所类型丰富,南侧有青岛纺织谷,东侧有青岛科技大学,北侧有李村河,西侧有一条小溪。场地为李村河生态廊道附近的一处斑块,故可通过李村河廊道与其他城市斑块产生联系,改造后可形成“波士顿翡翠项链”般的城市网络系统,增加城市生态承载力。场地设计以自然科普教育为目的,兼具生态修复以及游憩娱乐等多种功能。该生态湿地公园利用原场地地形,引李村河水进入场地,形成拥有动态水系的滨河湿地公园,同时使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格局——一池三山的理水手法,同时也化用了扬州影园的山水处理手法——水抱山、山再抱水的山水格局。另外,考虑到人群行为存在边缘效应和坡地效应等因素,在该生态湿地公园的不同区位划分不同功能,又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并且利用海洋可再生资源,是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的生态恢复的有力措施。

概念分析及效果图等

设计策略及细部设计分析

剖面分析、植物配置及局部效果图等

设计感悟

1.山水处理手法:
(1)化用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模式。
(2)利用扬州影园的山水格局。
2.斑块廊道体系:
场地与其他斑块形成“波士顿翡翠项链”类系统。
3.因地制宜:
(1)利用地形引李村河水,形成动态水系公园。
(2)考虑场地边缘效应和坡地效应,形成多功能生态湿地。
(3)利用场地海洋可再生资源,响应双碳战略。

设计亮点

设计场地位于青岛李村河入海口,约31公顷,改造后可形成“波士顿翡翠项链”般的城市网络系统,增加城市生态承载力。设计利用周边水系,结合边缘效应和坡地效应等因素,形成拥有动态水系的滨河湿地公园,兼具自然科普教育、生态修复和游憩等多种功能。设计上使用了 “一池三山”的山水格局,化用了扬州影园——“水包山,山再包水”的山水处理手法,并利用海洋可再生资源,成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生态恢复的有力措施。

专家评语

选题有价值,图面表达合理,借鉴海洋能量流研究设计具备自然科普教育、生态修复以及游憩功能的湿地公园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1

198****5661

大师之作

2022-10-05 14:43:34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