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新生——基于乡村振兴环境下的非遗古法制盐与绿地系统体系的适应性研究
Inheritance · New Life -- A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anci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lt production and green spac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主创设计:冯润琳

设计成员:康晨露 王雪妍 王晋鹏

指导老师:武冬梅 李志国 刘媛

作品编号:ILIA-S-20221123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0
热度:210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传承·新生——基于乡村振兴环境下的非遗古法制盐与绿地系统体系的适应性研究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武冬梅 李志国 刘媛

主创姓名:冯润琳

成员姓名:康晨露 王雪妍 王晋鹏

设计时间:2022-08-01

项目地点:山东寿光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场地分析

设计说明

非遗的发展导致了生境的破碎,同样环境的破坏也阻碍了村落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场地现状问题的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盐碱退化、景观破坏等),社会行为在经济和文化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因此,如何利用生态系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村落的景观,满足传承与新生的相生共赢,是我们急需考虑的。
此项设计第一阶段进行绿地修复,按照污染程度轻、中、重分别进行生物植物群落修复、砂石沙砾覆盖修复和化工手段组合修复打造低污染可持续的绿地系统;第二阶段进行景观提升将非遗融入大地景观,从“五感”出发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建立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景观系统;第三阶段进行共生传承,打造古法制盐建筑及衍生场所,实现富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协同共生的活力乡村体系。使得村落的生态得到修复,非遗也得到传承,满足了传承与新生的相生共赢。

设计理念及策略

资源整合

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

盐田修复及盐田景观营造

第三阶段

非遗盐田重塑

设计感悟

设计基于乡村振兴大环境下进行,在设计时不仅只考虑乡村发展,而是充分考虑八面河村的基本情况而进行的,设计总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修复打造低污染可持续的绿地系统;接着建立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景观系统,最后打造古法制盐建筑及衍生场所,最后实现建设富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协同共生的活力乡村体系。

设计亮点

1.立体新颖,讨论了非遗发展和自然环境衰落之前的关系。
2.阶段性修复,景观干预使得生态修复事半功倍,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
3.为非遗古法制盐与绿地系统体系的适应性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