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韵
Ring·Rhyme

主创设计:詹凯迪

设计成员:毕一平

指导老师:魏强 高雅真 魏强

作品编号:ILIA-S-20221118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4
热度:268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环·韵

院校名称: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魏强 高雅真 魏强

主创姓名:詹凯迪

成员姓名:毕一平

设计时间:2022-05-27

项目地点: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杜甫街道

项目规模:社区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鸟瞰、植物配置等图

植物搭配设计考虑上中下三个层次的营造,打造多层次视觉效果,同时做到四季有花,此外在儿童活动区域避免使用带刺、有毒的植物。
通过对人流量的分析更好掌握使用人群的需求

设计说明

名称:环·韵—老幼复合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项目名称“环·韵”取自出自宋代释绍嵩《书事》“松盖环清韵”,寓意安然自得的时光,伴随着清幽的环境,与目标主题的“智能融合,绿色发展”的背景相结合,并且重点选取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理念”主张为线索,对场地现存物质基础进行选择性重建与改造,并且将“环”元素进行抽象应用置换在场地设计中,以代表中国传统美满象征的“圆”作为母题不断变化,使得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和国家生育政策政策改革的基础上,出现越来越多老伴幼的现象的背景下,提升居民对场地的归属感,从而增加社区的活力。设计以“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理念”为情感纽带,通过“环”链接起社区公共空间休闲、活动、娱乐、观赏等功能板块,打造智能未来老幼复合的综合社区,来呼应发展的主旋律。设计师谢亮认为“融合”是个很时髦的一个词,现在处处都在讲“融合”,“融合”应该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主旋律。本设计将“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运用:(1)空间关系上的“融”,是景观、建筑与人的相融,采用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运用借景将构筑物与多层次处理的植物景观相互渗透融合;(2)时间上的“融”,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通过“环”型互动装置的表达未来科技与传统平安扣的美好象征,周围环形水池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自然、科技、文脉在此处融合;(3)文化上的“融”,是民族文化甚至是人与自然的探讨与融合,公共活动区域设置的文化墙,通过对山水的抽象提升空间的意境,呼吁浓郁的人文底蕴。

平面设计方案

设计以“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理念”为情感纽带,通过“环”链接起社区公共空间休闲、活动、娱乐、观赏等功能板块,打造智能未来老幼复合的综合社区,来呼应发展的主旋律。

区位分析等各项分析图

充分了解老幼群体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创造设计出适合老幼共享的活动空间,给老幼群体带来更好的户外活动方式和景观休闲体验。在一定程磨上给予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积极的参考与启发。
具体分析老年人与儿童需求的异同,归纳不同功能区在不同时段人流量上的差别,根据老年人与儿童活动意向上的需求进行整体设计。

效果展示

主入口效果的主题雕塑与“环”紧密契合,在平面设计和立面空间进行扩展,不仅能够观赏同时也可以和人进行互动,使得空间利用率提高,也使得人们在互动时产生更多的体验感。
俯瞰的效果与主题“环”吧各功能区域衔接体现的更为直观

设计感悟

设计打破了传统社区景观需求上的思考,以“智能融合,绿色发展”强调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融合发展。在老年人与儿童相伴的社会背景下,老幼共享设计势在必行。“环·韵”的“环”是三种关系的衔接,(1)老人与儿童象征过去与未来;(2)美满的“圆”作为母题不断变化,衔接各个功能板块;(3)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并融。

设计亮点

1.充分了解老幼群体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创造设计出适合老幼共享的活动空间,给老幼群体带来更好的户外活动方式和景观休闲体验。在一定程磨上给予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积极的参考与启发。
2.具体分析老年人与儿童需求的异同,归纳不同功能区在不同时段人流量上的差别,根据老年人与儿童活动意向上的需求进行整体设计。
3.节点设计体现主题"智能融合,绿色发展",融合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进行人文设计。
4.竖向设计上考虑到动静空间、开场空间、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的营造,通过植物层次的搭配来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
5.植物搭配设计考虑上中下三个层次的营造,打造多层次视觉效果,同时做到四季有花,此外在儿童活动区域避免使用带刺、有毒的植物。
6.铺装设计上与整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做到有温度的生活空间。
7.主题雕塑设计与“环”紧密契合,在平面设计和立面空间进行扩展,不仅能够观赏同时也可以和人进行互动,使得空间利用率提高,也使得人们在互动时产生更多的体验感。
8.老幼共享空间的节点设计改变了以往功能单一的空间,使得老年人也可以参与儿童的成长活动,安全性高的空间使得老年人更好的关注儿童的活动。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