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新锈·有机蔓生—基于“ 三生空间”理论与岭南在地文化下的广钢工业遗产公园景观设计
The Nirvana and Grouth of Guangzhou Steel Heritage

主创设计:孙杨炀

设计成员:周兴宇 陈聪慧 黄卉芯

指导老师:肖希 林韶明 肖希、林韶明

作品编号:ILIA-S-20221112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14
热度:472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岭南新锈·有机蔓生—基于“ 三生空间”理论与岭南在地文化下的广钢工业遗产公园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肖希 林韶明 肖希、林韶明

主创姓名:孙杨炀

成员姓名:周兴宇 陈聪慧 黄卉芯

设计时间:2022-08-01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区位分析

图1主要展示全球工业遗产公园背景下广钢片区区位分析及其主要矛盾分析

设计说明

广钢工业遗产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芳村区域,上位规划将此公园设定为高密度城区下的中央核心公园。相比其他处于人口稀疏的城市郊区工业遗产公园,其面临着更为突出的城市人文及生态方面的矛盾。该方案从城市视角宏观分析片区产业分布,通过岭南历史肌理复现,钢铁生产流线,工人文化精神等内容作为前期深度调研内容,在地考察当今广钢新城地区政府、企业、市民的切实需求。最终设计结合岭南地方性农耕文化、原始地形地貌等自然文化特点,将视角定于“三生空间”概念,打破广钢遗址与所处区位环境属性的隔阂,试图从“生产空间”注入创新功能业态,激活场地生机;从“生活空间”继承广钢工业精神,弘扬岭南文化;从“生态空间”修复动物生境系统,链接蓝绿脉络。在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特性及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景观活化。同时项目不拘泥于广钢历史,而是放眼广钢所在的芳村片区,对整个地区进行了历史上的缩移模拟。充分再现了广钢片区从农田到工业用地最后成为城市公园的全过程。三种空间,三个维度,彼此交融,互为补充,重新定义工业遗产空间,将场地中的消极因素进行积极转化,满足当地居民游憩需求,打造颇具地方气质,活化工业遗产的综合性工业遗产公园。

概念策略

图2承接图1的分析内容得出策略概念,同时通过总平面呈现设计结果。

方案演绎

图3基于前期分析提出“三生空间”理论中的“生活”与“生态”策略,同时展示相应部分的设计成果。

方案演绎

图4基于前期分析提出“三生空间”理论中的“生产”策略,同时展示相应部分的设计成果。

设计感悟

项目依托城市废弃的炼钢厂作为场地基本要素,在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特性及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景观活化。同时项目不拘泥于广钢历史,而是放眼广钢所在的芳村片区,对整个地区进行了历史上的缩移模拟。充分再现了广钢片区从农田到工业用地最后成为城市公园的全过程。并引入三生空间概念,融合多方要素最终生成方案。

设计亮点

运用了“三生空间”的理论,设计中解决了生活、生态、生产三方面的需求。其次,在唤醒广钢文化的同时,使其更具岭南韵味。在生活上,有岭南文化、广钢文化、社区交流的三线交织创新;在生态上,突出了岭南气候特点下的景观营造特性,在高密度城市下为动物营造生境,连接生态廊道;在生产上,发展具备岭南特色的都市农业,将废弃建筑作为交易场所,销售所得利益再回馈到场地,三环环环相扣,成为广钢这一特殊背景下独有的创新的产业链。

专家评语

项目依托城市废弃的炼钢厂作为场地基本要素,在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特性及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工业遗产空间,将场地中的消极因素进行积极转化。方案设计合理,逻辑通顺。图纸表达略有密集。

该方案立足于工业城市旧工业园区及厂房改造,通过对芳村文化脉络的梳理,提出了生活、生态、生产的三元空间多义性方案概念设计框架,构思精巧,逻辑清晰,后期运营模式合理,空间与活动类型多样,有明确的匹配关系;效果图有创意,排版逻辑清晰,审美水平高。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背景研究充分,设计表达合理,逻辑清晰,从“三生”角度探索工业遗产更新改造利用策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推广性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