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共生·焕新——杨柳青文化学镇非遗数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Inheritance, symbiosis and Renewal --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uzhi Park in Yangliuqing Cultural Town

主创设计:彭苗睿  王立业

指导老师:赵艳 陈殿霞 刘俊海

作品编号:ILIA-S-20221106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71
热度:1762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拾遗·共生·焕新——杨柳青文化学镇非遗数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天津仁爱学院(原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指导老师:赵艳 陈殿霞 刘俊海

主创姓名:彭苗睿  王立业

设计时间:2022-08-26

项目地点:天津市

项目规模:5.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概念生成

方案位于天津市,千年古镇杨柳青,历史底蕴深厚。本方案以传承杨柳青非遗文化为目标,通过数智化非遗元素与沉浸感知、剧院在场与虚拟叙事相结合。

设计说明

· 在场地周边生态破坏的冲击下,为保护现有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出发,调查场地现存问题和机遇。
· 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我们进入了万物互联的世界,在数智化时代,数智化能力在景观融合发展中的落地可以极大地激活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与景观融合发展生态系统、拟用前沿的智慧手法将杨柳青非遗文化再现。实现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守护。来往游客既能通过科技手段来了解、学习非遗文化,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拉瓦尔城市指南》概述
· 公园里设置全息图和灯光等实体设备与互动界面· 利用激光蚀刻等技术创造雕塑元素
· 通过“物联网”平台使用公园内的椅子、边几等家具· AR应用程序创建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虚拟作品

▲方案演绎

· 公园里设置全息图和灯光等实体设备与互动界面
· 利用激光蚀刻等技术创造雕塑元素
· 通过“物联网”平台使用公园内的椅子、边几等家具
· AR应用程序创建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虚拟作品

▲概念解读

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我们进入了万物互联的世界,在数智化时代,数智化能力在景观融合发展中的落地可以极大地激活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与景观融合发展生态系统、拟用前沿的智慧手法将杨柳青非遗文化再现。实现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守护。来往游客既能通过科技手段来了解、学习非遗文化,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节点深化

让匆忙的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同时,兴趣盎然地通过虚拟媒介体验与传承地方文化,通过多维度的空间重构,实现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连接,展现古运河畔的文化魅力。

设计感悟

方案位于天津市,千年古镇杨柳青,历史底蕴深厚。本方案以传承杨柳青非遗文化为目标,通过非遗元素与沉浸感知、剧院在场与虚拟叙事相结合,让匆忙的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同时,兴趣盎然地通过虚拟媒介体验与传承地方文化,通过多维度的空间重构,实现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连接,展现古运河畔的文化魅力。

设计亮点

传统城市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数字化属性,疫情当下,由于社交距离的限制,很多线下活动、展览转移到了线上。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成为这个时期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将虚拟空 间融入公园景观设计。对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智意手段和非遗要素植入模式进行文化再生。在实体公园中体验带有杨柳青传统文化的虚拟剧院、虚拟博物馆、虚拟节日等新奇空间。

专家评语

整体结构清晰,细部可再优化;对于主题的探索能较好展示到场地内。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1

135****8086

有点意思

2023-04-26 13:01:11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