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翩跹照浮生
作品编号:ILIA-S-202210990
主创姓名:周晓楠
设计成员:吴虹采 蔡子茹 袁诗婷 袁颖俏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流光翩跹照浮生
院校名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
指导老师:胡竞恺 蒋雨芬 赖巧晖
设计时间:2022-08-01
项目地点:观音山公墓
项目规模:约90万㎡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平面展示
如何打破避讳死亡的语境与思维禁忌,利用有限的土地提供更多的殡葬空间,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情感寄托需求,是本次设计的核心。观音山公墓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占地约90万m²。场地山环水抱,绿水青山。设计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群众对墓园景观的功能需求和选择因素,基于此进行合理设计。
设计说明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观音山公墓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占地约90万m²。场地内高差较大,山环水抱,绿水青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每年死亡人数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墓地需求日益增大。传统殡葬形式因其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对生态破坏严重。传统墓园情感缺失,无法承载精神寄托和引发人的情感共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墓园的需求不仅限于安葬逝者,更多的期望墓园能带来情感依托,具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如何打破死亡的传统语境与思维禁忌,利用有限的土地提供更多的殡葬空间,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情感寄托需求,让逝者与鲜花、碧草与绿树为伴,与大自然相融共生,是本次设计的核心。
本设计以“流光翩跹照浮生”为主题,借助光影流转,明暗变换,延伸人与空间的交互,引导人情绪的转换。时光回廊、星河流转、溯光空间、新生之地、生命浮岛,让人们感受流光翩跹,唤起人们与逝者昔日回忆。通过物理空间的引导,引发人们对逝者的缅怀、追忆。从生态、智能、文化和纪念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策略,赋予墓园不同的功能空间,营造一种祥和、宁静、宽松的人文景观氛围。让逝者得以安息、生者不再悲伤,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魂归故里情满人间,生态安葬绿水青山。
概念生成
场地自然资源丰富,但现有水岸线生硬,路线布置散乱,具有杂草丛生,景观效果较差等问题。同时传统墓园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人们对其有所恐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并挖掘场地特色,融入当地文化和山水文化,结合人群活动分析,从生态、智能、文化和纪念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策略,赋予墓园不同的功能空间,营造一种祥和、宁静、宽松的人文景观气氛。
鸟瞰展示
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场地氛围,舒缓人们紧绷的神经,采用多样殡葬形式让逝者与鲜花、碧草与绿树为伴,与大自然相融共生。
设计效果
设计以“流光翩跹照浮生”为主题,借助光影流转,明暗变换,延伸人与空间的交互,引导人们情绪的转换。通过物理空间的引导,引发人们对逝者的缅怀、追忆。结合场地特性,让参与者感知自然、融入自然,让使用者可在大自然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设计感悟
本项目通过景观设计在其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融合和锻造,对地方文化、情感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抽象,将对人的情感关怀融入设计。设计抓住场地优势进行空间布局深化,创新殡葬形式,缓解墓葬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打造疗愈性景观空间,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连接破碎的情感纽带,促进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
设计亮点
本方案对项目场地进行了深层剖析和问题探讨,挖掘场地特色,融入当地文化和山水文化。在明确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情感寄托需求。以生态原则为指导,通过创新殡葬形式等方法让逝者与自然为伴,和谐共生。同时着眼智慧城市背景,将智能科技融入场地设计,提升往来者的幸福感。利用光影变化抚慰生者心灵,营造和谐氛围。打造生态、智能、文化为一体的纪念空间。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