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力活动促进视角下西安市兴庆宫公园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23 12:25

浏览量

5245
作品编号:ILIA-S-202210969
主创姓名:陈爽
设计成员:侯瑞谦 黄瑶 付志强 陈梦婷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休闲体力活动促进视角下西安市兴庆宫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指导老师:董伟 苏胜 董伟、苏胜
设计时间:2022-04-08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兴庆宫公园
项目规模:780亩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节点解读

本设计主要针对原场地的空间冲突、空间异用、场地冷热不均问题对场地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对整体布局的规划,清晰整体布局关系,道路节点关系,道路与道路的关系。对道路的设计:一级道路设计为6米,在公园内部成为闭环分布,主要作为消防通道作用,二级道路设计为4米,与主道路交错成环分布,连接主要节点,三级道路设计为2米,提高场地的连接性,滨水栈道为1.5米,清晰划分出不同级别的路。对节点的设计:完善节点功能,对节点基础设施内部环境进行完善。 以南入口进入,喷泉广场到阳光草坪再到南滨水栈道与北滨水栈道连为一条主轴线,从东南角的儿童游乐场到鸳鸯桥节点再到牡丹花田与北码头连为一条次轴线,从李白山与西观景平台节点形成对景关系,连接成为第三条轴线关系。 活动场地节点分析 1.增加活动场地的边界围合度,针对活动场地边界围合度不够的场地,通过增加护栏及植物增加边界围合度,使空间私密性及安全性更高。 2.部分活动场地由于场地面积过小,造成活动场地拥挤,出现道路与节点冲突问题,通过扩大活动节点面积,增加活动场地包容性。 3.增加场地设施完备性,完善活动场地的基础设施,增加活动场地热度,解决公园内部活动场地冷热不均问题。 4.增加景观多样性,通过植物、动物、休闲基础设施的增加,提高景观多样性,使活动场地对人群吸引力更强。

设计说明

通过对游客个体游憩过程中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归纳分析,可以帮助理解游客的行为偏好。本文以兴庆宫公园为案例地,采集了311条游客GPS轨迹数据和公园建成环境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该公园里,活动场地面积、天空可见度、界面围合度、设施完备性、景观多样性、连接度、集成度、深度值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游客的游憩行为,并以此开展了游客时空行为视角下的兴庆宫公园改造与更新设计。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同类城市公园更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场地分析

初步实地调研,对场地内外环境及历史沿革做了初步分析后,使用GPS轨迹跟踪和采集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游客的行为信息。 场地存在问题: a. 空间冲突:场地内部的道路与节点发生冲突,部分节点主要由一级道路连接,节点与道路之间的距离过近,主要影响机制为节点的面积、数量、形状指数,路径的连接度、集成度,整体布局上体现在节点的位置、节点密度、节点与路径的距离。 b. 冷热不均:由于公园内部活动场地的环境位置不同,导致某些活动场地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部分活动场地,由于环境位置较好,造成该活动场地访问。主要影响机制为节点的面积、绿视率、设施完备性、场地到入口距离,路径的连接度、集成度、与水系距离,整体布局上的节点位置,路网密度。 c. 空间异用:由于公园内部缺乏一些功能性活动场地,造成部分活动场地异用,出现使用者违背设计师意愿使用该场地的行为。影响机制为节点的面积、数量、绿视率、设施完备性,路径的连接度、深度值,整体布局上的功能性节点数量、位置。

▲数据分析

采集的311条轨迹信息运用SPSS软件进行二阶聚类,选择平均速度、路径长度、到访节点、全程耗时、停留最长时长5个聚类要素将311条轨迹信息聚为三类。 a. 第一类数据:绕圈类,大部分轨迹是在公园绕圈跑步或散步的游客,在公园所耗时长最长,到访的平均节点较多。 b. 第二类数据:穿越类,大部分是交通穿越的目的,访问的节点少,速度较快,全程停留时长也很短。 c. 第三类数据:活动类,该类浏览时长较长,节点停留时长较长。 将聚类后的轨迹进行线密度分析,通过线密度分析,可以明确每一类的特征,并发现游客的行为规律,由于兴庆宫公园面积较大,共有四个入口,为更明确游客的行为规律,又将每一类从不同入口进入的游客行为轨迹进行分类后再进行线密度分析,从而探寻其行为规律

▲效果图及数据

将兴庆宫公园划分出27个活动场地,以总人数作为自变量,统计分析因变量,各个场地的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场地到入口距离、场地到湖水距离、场地到厕所距离、场地到商店距离。 统计分析27个场地的座椅、垃圾桶、存包处数量,并且通过做空间句法研究,分析得到道路的连接度、集成度、深度值、穿行度。 通过做语义分割,统计分析27个场地的行人出现率、绿视率、天空可见度、界面围合度、机动化程度、设施完备性、景观多样性。 通过采集的sporac表数据,统计每个活动场地的参观人数、运动人数和总人数,再通过游客的轨迹信息,统计轨迹停留累计值、按人次轨迹停留值、片区停留次数、停留频次。

设计感悟

以市民时空移动行为属性作为聚类要素,将人群归纳为若干种典型的行为模式,更好的表征市民的空间移动规律。该项目采集311条游客GPS轨迹数据、问卷数据、公园建成环境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对公园建成环境的需求和外显游憩行为特征,该项目立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设计亮点

本文以GPS跟踪技术采集游客的时空行为轨迹和配对问卷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市民对于兴庆宫公园环境的主观需求和外显游憩行为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兴庆宫公园展开景观改造设计,使改造后的公园整体布局、路径、节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市民幸福感。本课题立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课题以市民时空移动行为属性作为聚类要素进行聚类,将复杂的人群归纳为若干种典型的行为模式,便于更好的表征市民的空间移动规律,更深层次地理解和预测游客行为,从而指导城市的物质空间改造。通过对游客个体游憩过程中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归纳分析,可以帮助理解游客的行为偏好。 本设计主要针对原场地的空间冲突、空间异用、场地冷热不均问题对场地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对整体布局的规划,清晰整体布局关系,道路节点关系,道路与道路的关系。对道路的设计:一级道路设计为6米,在公园内部成为闭环分布,主要作为消防通道作用,二级道路设计为4米,与主道路交错成环分布,连接主要节点,三级道路设计为2米,提高场地的连接性,滨水栈道为1.5米,清晰划分出不同级别的路。对节点的设计:完善节点功能,对节点基础设施内部环境进行完善。 以南入口进入,喷泉广场到阳光草坪再到南滨水栈道与北滨水栈道连为一条主轴线,从东南角的儿童游乐场到鸳鸯桥节点再到牡丹花田与北码头连为一条次轴线,从李白山与西观景平台节点形成对景关系,连接成为第三条轴线关系。1增加活动场地的边界围合度,针对活动场地边界围合度不够的场地,通过增加护栏及植物增加边界围合度,使空间私密性及安全性更高。2部分活动场地由于场地面积过小,造成活动场地拥挤,出现道路与节点冲突问题,通过扩大活动节点面积,增加活动场地包容性。3增加场地设施完备性,完善活动场地的基础设施,增加活动场地热度,解决公园内部活动场地冷热不均问题。4增加景观多样性,通过植物、动物、休闲基础设施的增加,提高景观多样性,使活动场地对人群吸引力更强。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天创览江府

23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