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下的红树林可持续性景观规划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210919
主创姓名:翟文琪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污水处理
项目名称:基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下的红树林可持续性景观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陈潘
设计时间:2022-08-14
项目地点:中国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污水处理
前期分析——场地现状及污染来源
东寨港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有着全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那里有丰美的鱼、虾、贝、蟹;还有可供安逸栖身的茂密丛林。但由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海岸线以及红树林湿地因为人类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水体水质污染(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抗生素、重金属污染)。该区域农业生产衰落、实际可用耕地少,劳动产出率低、收入结构单一、乡村发展动力不足,这是出现“空心村”的主要原因,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村内劳动力缺失严重。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之间找到协同与平衡。
设计说明
东寨港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有着全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那里有丰美的鱼、虾、贝、蟹;还有可供安逸栖身的茂密丛林。但由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海岸线以及红树林湿地因为人类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该区域农业生产衰落、实际可用耕地少,劳动产出率低、收入结构单一、乡村发展动力不足。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在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之间找到协同与平衡。
本方案从现状入手,确定了造成红树林污染的原因,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是邻近红树林边缘的虾塘。大量人工饲料作为颗粒或溶解性营养物质随养殖废水从高位池虾塘排水管道流入周边的潮沟然后进入到红树林中,其中大量氮和有机质等物质会引起红树林区域水体环境污染及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平衡。因此,有必要减少虾塘面积并且为其设计污水处理系统。虾塘养殖作为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减少虾塘的同时需兼顾村民的生活质量,本方案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利用海洋蔬菜植物净化,从而在生态保护和村民收入间达到了平衡。本方案通过对传统基围的改造,使其在不破环生态的情况下为村民带来收益,并且还可以达到吸引鸟类的效果。此外,本方案设计了水上集市,在此设置彩色渔网纪念性景观,从而吸引游客来此购买海产品,增加乡村活力。最终,使此场地形成生态与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的滨海景观。
前期分析——手工业及动植物分析及现状剖面分析
此场地天然植被主要为红树林。保护区内存有珍稀濒危、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褐翅鸦鹃、小鸦鹃、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琵鹭、黑嘴鸥等13种。现记录有海南水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栖动物主要有斑腿树蛙、变色树蜥和泽蛙等;爬行动物以蛇类为主,主要有金环蛇、眼镜蛇、蟒等。另有鱼类记录103种,其中大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如鳗鲡、石斑鱼、鲈鲷鱼等。还有大型底栖动物92种,主要有牡蛎、蛤、螺、对虾、螃蟹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总平面图及基围设计
新的设计保留了村庄和红树林,同时拆除了红树林附近的虾塘,以限制人类对红树林的干扰。新的虾池集中建在海边以方便污水处理,虾塘数量减少并且为其设计了污水处理系统。为了补充当地人的收入,引进了贝壳养殖、海洋蔬菜种植和海藻养殖,扩大了农田面积,并村民可以利用基围捕鱼。
生态虾塘及水上集市设计
生活污水和虾池废水一起排入沉淀池,沉淀池内设置植物净化浮岛,在吸收污染的同时为养殖动物提供庇护空间。沉淀池排出的水经海藻场净化后入海。
水上集市是人们的活动聚集地。人们在这里可以品尝新鲜的海鲜、从附近的码头乘船出海并参观渔业纪念景观彩色渔网。
设计感悟
本方案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兼顾了村民的利益,引入多种生态养殖,运用更加天然的植物净化方式处理污水,并且运用本土材料,从而实现了红树林生态与乡村发展的协同与平衡,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性景观。
设计亮点
1.本方案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大量运用植物净化,不仅不增加能量消耗,还使村民实现利益最大化。众多研究表明,利用水生植物处理系统进行水污染控制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污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2.本方案改造了传统基围,新型基围由当地特色石头火山岩组成,可实现海水流通。即可吸引鸟类在此栖息,又可使村民再次进行贝壳养殖和合理捕鱼。
3.本方案在水上集市附近设置渔业纪念性景观——彩色渔网,即可表达当地的海洋文化,又可吸引游人来此消费,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本方案就地取材,使用本土材料——火山石和特色手工业——藤编塑造景观,形成了可宣扬本土文化的滨海景观。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