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永定河北京段季节性河流生态修复
作品编号:ILIA-S-WORL10661
主创姓名:撖蓉 刘瑜静 王嘉懋
设计成员:蔡朝蕾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永定河北京段季节性河流生态修复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吕小辉、于东飞、刘晓军
设计时间:2022-01-29
项目地点:北京市门头沟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场地现状分析
对当地周围进行区位分析,例如降雨分析、淤泥分析、气温分析、经济分析等;以及场地当下的棘手问题:水资源缺乏、水流污染、河流泥沙等问题进行解析。
设计说明
本项目永定河定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由于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和利⽤,使其⽣态问题⽇益严重,河流⽣态系统破坏严重,威胁着动植物包括⼈类⾃身的⽣存。通过对河流⽣态修复功能下的景观构建,恢复河流⽣态结构,恢复河流⾃然健康状态,满⾜各种动植物⽣存需求,实现河流⽣态平衡,⼈与⾃然和谐相处。通过⽣态修复功能下的河流景观营造,改善动植物⽣境,减少⽔⼟流失,改善河流⽔环境,提⾼⾬⽔下渗率,降低洪⽔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减缓汛期洪⽔⾏洪压⼒。本项目引入装置,整个装置利用新能源、新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圆盘装置即恢复S弯河岸线,用自然做工,装置材料是新型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中,又可以抵抗河水的侵蚀。也可以种水生植物成为河道的一种景观风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增长,在河中也可以成为浮岛景观。在策略中首先是河流生态修复,对河流进行水质修复、河流形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其次是对河流的灾害防止,对于泥沙治理进行景观坝布置和梯级跌水布置,对于旱涝治理进行洪水适应性景观廊道、适应性景观灰色斑块、适应性景观绿色斑块下沉式广场、洪水预报警系统设置等;最后是建立河流文化,对河流进行人文建设、设置慢性系统、开放空间、绿色屋顶等。
设计愿景及理念
0-10年着重解决突出的自然灾害问题,例如泥沙、洪涝等问题;10—20年解决自然生物问题,实现人与动物共生;20—30年实现自然、动物、人类共生。
平面图、装置设计分析
场地分为百花农场、多功能体验带、元气湿地岛、城市会客厅;整个装置利用新能源、新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圆盘装置即恢复S弯河岸线,用自然做工,装置材料是新型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中,又可以抵抗河水的侵蚀。也可以种水生植物成为河道的一种景观风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增长,在河中也可以成为浮岛景观。
策略分析
在策略中首先是河流生态修复,对河流进行水质修复、河流形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其次是对河流的灾害防止,对于泥沙治理进行景观坝布置和梯级跌水布置,对于旱涝治理进行洪水适应性景观廊道、适应性景观灰色斑块、适应性景观绿色斑块下沉式广场、洪水预报警系统设置等;最后是建立河流文化,对河流进行人文建设、设置慢性系统、开放空间、绿色屋顶等。
设计感悟
首先,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当地的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和河道水域进行了考察。其次,我们对场地进行了定位分析。在保障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据设计的总体概念对河道进行设计。最后,我们根据具体的节点,进行了考虑,首先是因地制宜,也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其次是突出重点,最后是形成自己的特色。
设计亮点
本项目永定河为季节性河流,在恢复河流的生态性的同时对洪涝和干旱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在旱季时,人们可以在阶梯上漫步闲逛,游憩空间较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可能。在洪水期间,滩涂上的休闲场地被临时送回河流之中,并由鱼类和水禽重新栖息。利用河流的动态洪水来丰富区域生态,加强传统智慧和当地生活与不断变化的河流认同,营造人与河流动物的动态休闲体验。
头条: